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录片《中国》

2023-08-02 22:20 作者:弘农牧  | 我要投稿

“两个大局”的交汇,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宏阔的时代背景。 在这个复杂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追溯历史,梳理文化源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出品方和制作方最根本的初衷,就是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在当下的历史交汇点,将思考、学习,付诸实践。而关于纪录片《中国》为何以这样的样貌出现在大众面前,他表示纪录片《中国》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通史,它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浓烈的思想感情,是从当代人的眼光观望文化历史的一种选择。不仅如此,《中国》也是一次长视频精品路线尝试:在制作上,采取了目前纪录片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在叙事上,放弃传统纪录片的线性结构,采用从中间打开和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在风格上,不讨好当今长视频的种.种流行,特别强调仪式感,特别强调伟大的人物及其典型场景。在观看体验上,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这是一部有文化门槛、需要历史储备的作品,也是一部能让人汲取能量的纪录片,召唤大众从历史学习,把责任、使命放到实践里面去。在《中国》中,其中的人物已经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星辰,而在现实中国,他们可以是每一个人。 《中国》总导演、总制片人李东珅从影视创作者的角度,介绍了纪录片《中国》是如何解读中国历史——既伴随着影像叙事带来的优势和限制,也贯穿着个性化、风格化的表达和呈现。李东珅从结构、讲故事的方式及视觉呈现三个层面,分享纪录片《中国》用影像著史的感受。他表示难处有三点,第一是结构很难,如何讲中国故事,如何构架篇章。对于创作团队是极大考验。第二个难在于表现方式,这次创作者选择了不同于以往的记录方式。本子经过了无数次打磨,比一般的纪录片多出五倍以上的量。从学术本、文学本、拍摄本、剪辑本到解说词本,不断雕刻字句,力求最完美的呈现。此外,这次纪录片还找到了周涛来配音,是试图从女性的视角,让女性的声音为这部片子注入更多温暖和温情。第三难是视觉呈现应该如何处理。李东珅表示《中国》的拍摄是一场艰难的冒险,也是令人激动的尝试。创作团队商量了“假定性美学”的方案,基于大量的中国学、油画审美,把舞台摆在大自然、录音棚里,比如秦始皇回眸的惊涛骇浪,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在摄影指导罗攀的共同努力下,最后呈现的纪录片《中国》每一帧都像画一样美丽。最后,李导引用了纪录片第一集《春秋》的一句解说词:“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来表达自己对于创作纪录片《中国》竭尽全力依然诚惶诚恐的心态。

纪录片《中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