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一个小故事:信任才是大智慧!(发人深省)

沃伦·巴菲特91岁了。
有的人老的时候是越来越糊涂,而有的人老的时候是越来越聪明。巴菲特在采访中就表示他越来越笨,也越来越聪明了。
这就是有自知之明,是智慧的体现。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修炼,这场修炼的真义就是智慧的提升,或者说是进化。我们身体机能的提升有局限,但智慧的提升貌似是没有上限的。
我看到巴菲特讲的一个小故事,让我知道了相比聪明和能力,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信任才是大智慧。
1958-1959年左右,巴菲特28-29岁,刚开始做投资生意不久(1957年巴菲特投资俱乐部成立),他的一个朋友邀请了巴菲特和12个人一起吃晚饭,想要帮巴菲特拉一些资金。
当晚,大家聊了很长时间,最后有11个人决定各自投1万美元给巴菲特,让他帮忙打理这些钱。
也就是说,12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没有投钱给巴菲特,因为他担心这个投资有风险。毕竟当时的巴菲特还年轻,是个无名之辈,谁也不知道他以后会成为“股神”啊。
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人最终没有投我,余生可能都会后悔这一刻的决定。”
要知道,当年巴菲特所掌握的资金规模也就是30万美元-50万美元的样子,所以,这些钱不是小数目,而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回报。
不信的代价很高!正是巴菲特的这个小故事,让我知道了“信任”的重要。

所谓因为看见而相信,人们愿意相信那些已经成功的人,但那时候的“相信”是价值不大的。在巴菲特有50万美元的时候投一万美元,和在巴菲特有几千亿美元的时候投一万美元,意义是不一样的。
“因为看见而相信”是一种风险较低的思维方式,但也很平庸。“因为相信而看见”意味着风险,但收益也会很高。
风险和收益总是一体的,所以“信任”这种事当然会有风险,信错人也是难免的,甚至是经常发生的事。
但是,如果因此就不敢相信别人,无疑会损失很大。正如一句话所说,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小聪明吃大亏。就是这个意思,很多人都有小聪明,除了相信自己之外,对任何人都不相信。
比如很多人哪怕是同床共枕的伴侣,包括家人、朋友、同事,都是心中存疑的。
这样的“聪明人”会有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但这些压力和负担其实是无谓的东西。事实上,疑神疑鬼是一种负面思维,甚至可以称其为惩罚。
要知道,这个世上也许什么都有一个价格,但信任才是无价的。这么多年来,我得到的一个最大的体会就是:我们要了解别人,我们也不要怕被别人了解。
很多人的习惯是“藏一手”,想要对别人知根知底,却害怕别人对自己知根知底,“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只想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对自己不好的一面藏起来。
这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是导致失败和平庸的根源之一。

巴菲特说信任让他快乐并帮他赢得胜利,他的助手、同事和合作伙伴都愿意相信他,当然巴菲特也相信他们,“他们都对我都了如指掌,会接受我的怪癖,同时也会给予我帮助。”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几个人能跟你相伴数十年,而且你们彼此信任,那你们的人生质量会有多高啊。
巴菲特的助手17岁进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工作,如今跟巴菲特在一起快50年了。还有查理·芒格,在充满尔虞我诈的商业世界,像巴菲特和芒格这样几十年始终如一的朋友、合作伙伴,是非常罕见的。
芒格是巴菲特最不想让其失望的人,他们之间的高度信任让彼此变得更好。事实上,跟优秀的人在一起,想落伍都难,朋友总会拉你走向正确的方向。
总而言之,在我们漫长而波折的一生中,信任才是最珍贵的,愿你我都能找到能够互相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