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生存?(学界以海解马 老夫以马解...

__________________
❤️❤️❤️
●作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感到自己的新生。我们和前一天的自己只有伦理上和责任上的连续性,即规范性上的连续性——除此之外并没有额外的纠缠!!!
●我们每一个瞬间都能感受到一个全新的他者在降临,在接手...这个不断接手的机制就叫做【主体】,主体从未来不停地降临到我们身上来。为什么要有规范性上面的连续性呢?因为接手意味着设立纵向的普遍事件,伦理道德法律情感这些规范性是超时间的,只有对这些规范性负责到底,我们才有权利设立新的规范性。这里的规范性主要就是主体间性的规范性,即在同一时间下,我和他人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社会关系。我他关系为什么一定要连结呢,首先,不同瞬间的自我要具有真正的同一性,我对于之前的那个我的态度很重要,之前的那个我对于未来之我的希冀、企盼、祝福很重要[significance]。应该把不同瞬间的自我也要看成是我和他人的关系,自我在不同时间下的线性关系,和【我他关系】在同一时间下的空间并列关系是有极深的纠缠的,有限的时间性的存在本身是符号性拟制的,只有对自我进行一个道德命令的设定和规范,才能让自我不停地驱动起来,让老了的自我不断退场,和过去的自我道别甚至是诀别,否则没办法说有一个【我】。生存方式和直接的生存内容是要二分的,我们要主动朝向自己的生存方式。
●作为一个人,我们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僵死的东西,在不停地延续。在本体论上,由于当下是主体化、人格化的,这种主体化的机构本身是物质性的,符号化的作用恰恰代表了主体以一种注定失败的方式,即以主词“我”为探针,探到符号化的存在着整体当中去,开启它的开放性。主体性的生产是个历史性的运动,其作用是使得没有被符号化的剩余,重新注入到符号系统内,未来的整个鲜活的存在力量,是需要由我们的生存姿态决定其注入方式,用以调和整个本体论的结构。
●物质性内容的注入被我们把握为【第二天醒来,世界依然存在】,它不是无条件存在的——是因为未来的力量即【物质】重新把自己当下化了,把自己敞开了,降临到旧的符号学秩序当中去。
●只要是我们真正地彻底地悔恨过,就应该大胆地和过去的自己道别,只要是我们以一种积极地姿态或者就是一种新生,而且同时引导着世界本身在新生,生存本身是有它的天然正义的,否则世界凭什么给你涌现这么多精妙地结构,非凡的智慧,因为我们已经负了很大的责任了,某种意义上我们已经承担了很大的痛苦了。先验主体性承受了整个物质无法承受之痛苦,我与世界的关系的本身就是世界的一个部分,我们在不断的新生,世界也在不断的新生,如果存在线性时间观,那么这种线性时间观则意味着未来在不断地涌现出来,我们在不断的向未来敞开。首先要忠诚于一个从未来降临的自己,它负有中介整个真实世界的使命,另外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忠诚于过去的自己。由此,我们的不断面对着的现实,也即不断的面对自己,这些我们与他者性的纠葛,需要我们不断的面对当下,对我们所能承载的新的符号学秩序负责。 本体论的存在就是为了架设一个新秩序,对过去的秩序进行修复,这是一种积极的战斗姿态,不停的设立新秩序是无意义的,这只是一种虚假的享乐,为了新而新,为了陈旧而陈旧,本身就是一种倒错,对自己革新的决心,这种决心将把自己甩向未来,为自己设立一个规范,这个规范将贯穿所有时空的主体,这也意味着主体的超时间存在,这种绝对的主体化同时就是去主体化的过程。
●但是绝大部分人无法设立如此绝对的规范,所以能坚持多久是多久,因为这个坚持是变化的,而这个变化往往是来自他人,是同一时间下的未来(something to come)。我们永恒的苦楚是有机会被拯救的,而这种拯救是来自共同体的努力,这也是哲学为什么会走向实践。通过与他者的连结,人才有机会疏解自己的苦楚,并且有责任去疏解他人陷入的苦楚。做好接纳与反思的准备,去架设新的物质世界。彻底的接受是反思性的,彻底的反思是给予性的。
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