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心内科医生患脂肪肉瘤,罪魁祸首是看不见的“它”!


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造影成像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医疗诊治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医源性辐射暴露不断增加,尤其是心血管成像检查带来的辐射,让人担忧这种暴露相关的潜在健康风险,并引起了专业和非相关专业领域的广泛关注。
暴露于电离辐射可以导致组织反应(确定性效应)或随机效应(指辐射剂量决定了某种结局发生的可能性,而非其严重程度),例如辐射引起的致癌作用。
在心血管造影成像中,随着经皮实施的操作技术的发展,使得操作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常常需要更长的透射时间和图像捕获时间,从而也让患者和介入手术室工作人员暴露于更大量的辐射。
此外,这些操作还会让既往无暴露风险的医务人员在辅助这些操作时暴露于放射线,包括超声心动图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工作人员。因此应为参与这些操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具进行防护和监测。
爱思唯尔旗下全医学信息平台ClinicalKey中发表于柳叶刀子刊Lancet Oncology上的医源性辐射损害案例也提醒我们应该重视此问题。
2018年10月,一位74岁心脏病学教授,因双肩疼痛而就诊于因斯布鲁克医学院的血液肿瘤学科。经过CT和PET-CT扫描发现肺部两处病灶以及双肩的溶骨性破坏,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脂肪肉瘤。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存在MDM2的扩增,二代测序结果显示NTRK1-3融合基因阴性。

患者接受了放疗(40 Gy放射治疗,20次)和免疫靶向治疗(每3周静脉注射pembrolizumab 200 mg),但不幸的是治疗3月后疾病进展,出现了肝脏和骨骼的多处转移,在接受了化疗药物的二线治疗(每3周静脉注射阿霉素75 mg/m2)后,患者虽然肝转移消退,但在阿霉素治疗6个周期后出现了小脑转移,最终患者于确诊12月后因病情恶化而死亡。
众所周知,癌症放射治疗后,继发性恶性肿瘤可能会在被照射的区域内发生,最常见的是骨肉瘤和软组织肉瘤。该患者双侧肩部瘤体所在的部位正好位于肩部铅围裙的边缘处,该铅围裙是用于保护心内科医生在心导管造影操作中减少放射线照射的。
该患者的从医生涯中,肿瘤发生部位估计受到了3300 mSv的放射线照射。心内科进行介入手术的医生每年因工作受到的放射线剂量是普通人所经历的环境辐射剂量的50倍。因此,该病例提醒我们要更好地防护医源性辐射等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作者:李慧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