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一少年的语言保护研究录(与故事)【二】相识

2021-02-23 16:49 作者:五月ngyuq  | 我要投稿

初来乍到,像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听到很多语音欢迎。从来没有听过这些有趣的发音,却又感觉似曾相识。大家看到我也惊呼神奇,我应该是这个群里年纪最小的,群年龄跨度很大,有大学生还有工作者。但活跃的大多是比我大些许的年轻人。

第一次聊天是和一个绍兴阿哥,我俩发语音了很久,觉得交流没什么障碍。再后来,同是甬江人的网友——凯文阿哥、如臻阿哥发现了我,拉我到yung-kong言语讨论群。“五月阿弟近且儿有高举无得?”就变成我经常看见的一句话了。被拉入甬江群后,从群文件找到了太多太多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远至上古,近至当下。我吴越德性是大大提升,知识储备量也哗哗往上涨。

就此,我的方言的保护工作开始了,堂主神死叔让我在吴语学堂的wx公众号上做了几期吴语正字和当地特色词汇的录音收集,


后来学堂的官方微博也是我在运营(不过终究躲不过学业的繁忙,管理微博这码事,暂时还是弃掉了)。最使我兴奋的,是认识了阿根廷人飞德阿叔,他是学堂网站的运营,我俩的初识是因为他在找网站的录音人,舟山话一栏还只能查字,无法查询发音,那么我就去录一些音试试。那时还不知道他是阿根廷人,因为我们谈天说地都特流畅,直到他上了“G僧东”的好叫好伐节目,我才啪的一下回过来,这帅气的阿根廷阿叔是歪果仁。

可惜我的录音并没有顺利收录学堂网站,我的入声字有奇怪的喉塞韵尾,读的时候自己也没察觉到(可能是因为自己躺在床上造成的)。很多喉塞韵尾与古汉语发音吻合有把学者们吓到。

初二时的寒假,附近社区有活动“听支爷爷用舟山话讲年味”,因为兴趣满满,所以也少不了我前去参与,同时也完成一份寒假任务。在场有同龄同学,也有幼儿园弟弟妹妹。老爷爷介绍道自己姓支,九十多岁了,说自己做着方言保护工作。课上,老先生用方言滔滔不绝的说着过去各种年俗,我听的更是津津有味,全场仅我一人不断应答着,愈来愈往第一排坐。另我如今印象最深的环节,是他在白板上写:廿九夜、年三十、正月、元宵...写满了12个,并叫人起来用方言做名词解释。现场,是安静的,鸦雀无声,不一会传出窃窃细碎“妈妈,他在说什么呀?”这场面令我无法理解,渐渐我怒火中烧,拍桌而起,走向讲台道:“我来话好著,箇一廿九夜就是三十前头一夜......”我一个个回答,让老先生肯定,也让现场妈妈辈的居民接连认同。说罢,支老先生讲:“差弗大多,有一点点没话对,但是没关系了”,他转身走向一旁的桌子,拿出一本书用标准普通话面向全场“这本书是我自己写的,里面收录了千多个常用方言词汇,这本书我送给这位同学,希望把舟山话传承好。”他在扉页签上了名字:支信毛。然后把这本书给了我。

攥着这本书出了社区礼堂的门,母亲问我怎么样,我说易如反掌互动体验极好。如此问孩子的还有其他家长,我听到的都是:一点都没听懂。步行一路,就我们娘俩用方言交流 的,其他人普通话非常流利。

那本书,叫《寻找失去的记忆》,记录的词汇确实很多,也遇到一些知识盲区。不过所有的字词都是注白字(音译)没有吴拼、没有IPA 更没有标注详细的解释与出处。对于支老先生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可能更面向没什么方言功底的新人学习,这样一想就消除了我的顾虑。


高一少年的语言保护研究录(与故事)【二】相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