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者手记:破除决定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兼谈科技与技能的潜在反噬

本节点相关:决定论与非决定论;警惕、破解决定论等概念、学说对个体的负面影响乃至自设陷阱;目标、价值观与手段:科技、工具、能力的反噬

决定论原本是相对中性的一种视角,揭示因果关系与部分规律、脉络,经过一代代哲人与庸人加工、利用、信仰,慢慢偏离相对客观与尊重事实的范围,乃至被一些人直接与宿命论、虚无主义、人生无意义、作为无价值等挂钩。决定论概念日益繁杂,这其中部分有较“充分”依据且发展多时,如地理决定论、历史决定论、技术决定论、环境决定论;部分则为新造、演绎甚至臆造,如未来决定论、原生家庭决定论、性格决定论、肤色决定论等。显而易见,并非带了“决定论”这个词就是严格按照其理念研究的,取名这件事,小学生就已熟稔。
多数决定论如实描述了部分规律与特点,有其价值(如技术决定论的部分积极作用);但若陷入唯决定论怪圈、迷信、放大其作用,则大可不必。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显著节点是始见于《易传》的阴阳,部分古人重视变化、转化与两面性、对立统一,作为自视甚高的现代人若固执秉持个别显而易见的荒谬一元论或过分夸大其中一面、一点的作用,则多少有些智慧不足。各类决定论往往主推一个或几个因素,其中积极且确实关键的有必要重视,但需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名为“强XX决定论”者则多为极端说法,常认为某点(如强技术决定论认为是技术)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否认或低估社会对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带有些许一叶障目的偏执。与之相对,强调自由意志、否认客观世界存在任何规律、必然性和因果性的“非决定论”漏洞更多,肉眼可见,不展开点评。客观规律与自由意志都重要,但大家能不能稍微辩证与实事求是点?如上栏“时代性与局限”所述,前人认识受历史、科技文化等局限,我们身处的环境往前走了些,也受当下环境制约;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相对摆正的,即态度。
无意间看到不少人在知乎、贴吧等处诉苦,坦诚近年来受决定论影响变得消极,且倍感痛苦,甚至完整影响到个人三观及对周围人的态度。事实上,决定论等概念,不外乎人类认识与分析世界的小工具,类似的,我们却很少因为一个不锈钢扳手感到痛苦,仅仅因为决定论是精神和认知层面工具而已。既然是工具,便无须为其所束缚,人的智慧此时应发挥作用。何况如上所说,多数新生的决定论带有较明显阶层立场与主观色彩,已偏离实事求是和本质、规律。即便面对那些直指人性弱点的相对靠谱的决定论(如强调本质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无须绝望痛苦,人的局限是事实存在的,无论肉体寿命的短暂还是认知、记忆层面的有限性。接受与适应,或是更积极的选择。况且,整个世界、民族、国家、组织的能量规模多数时候就是比单一个体大,这是常识。诸如12TB、100TB的固态硬盘都可迅速塞满,一个硬盘之外还有数以亿计的存储介质,何况时不时还偷偷懒、自怨自艾、多愁善感一下的人呢?
纵观整个自救之道,可以知道本人面对毁灭终局与痛苦底色,依旧推崇选择积极有为。因为除自救一个大方向,别无其它解放与进步之路,理由在后续“选择”、“选择积极有为”等栏有详细叙述。
自己在自救之道中以能量体系作为自己认识与改造世界的主架构,那么是否有能量决定论的倾向呢?这是一个好问题,也需要注意。要明确这点,可从所有本质性判断、定义和决定论之间关联出发。例如某件衣服以人类现有定义划分为红色,绝大多数人并不会因此联想一个“红色决定论”出来,哪怕仅仅在服饰领域。而马哲中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物质决定意识,若以本质论,一些人提炼出“物质决定论”便情有可原,至少在其体系内基本可以自洽。如前所述,小学生都可取名。关键是这个名为“物质决定论”的瓶子里装的是严格按马哲定义与后期实践检验过的内容,还是随心所欲在原厂包装里灌注的“私酿”。若是前者,不过是将成熟范式换格式与表述再呈现一遍;若是后者,则往往再次迈进自我陶醉的陷阱。类似的,若以本人“万物本质,不外乎能量”的本质认知视角,在自救之道范畴内能量决定论某种意义上是成立的,毕竟内部多数内容都建立在其基础上。而是复杂多元的真实世界,此点是否真正可靠,还需要更多实践予以检验。无论最终结果是证实还是证伪,我都乐见其成。同时,我也不赞同火急火燎地去渲染什么能量决定论,毕竟如“能量体系”一栏备注,因当前科技水平(如物质与能量关系尚待进一步探究)与个人精力分配等所限,目前能量本质更多还只是透视与认知视角内容,并未深入本原问题探讨。
与决定论类似的,还有科技与各项技能、工具的反噬问题。自救之道中节点名为“目标、价值观与手段:科技、工具、能力的反噬”。

科技、工具、能力的中性本质,人的善恶,二者叠加呈现科技与技能的善恶。科技的属性是不变的,要扭转局部助纣为虐的趋势、改变反噬的事实,更多应从人类价值观与目标修正出发,同时辩证地看待科技的发展(如核能的和平利用与军事对抗)。
此点,在威尔·杜兰特夫妇《历史的教训》“第十三章 真有进步吗?”中亦有阐述:
若以国家、道德和宗教兴亡的全貌为背景,“进步”的观念本身就是可疑的。但是,进步难道只是每一代自诩“现代”的人,徒劳无益、习惯性的吹嘘吗?从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人类的本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所有的技术成就,都不得不被看成是用新方法完成旧目标——取得财货,追求异性(或者同性),在竞争中取胜,发动战争。在我们这个觉醒的世纪里,最令人沮丧的发现之一,就是科学的中立:它随时愿为我们疗伤,也随时愿为我们杀人;它能为我们建设,破坏起来也更厉害。现在想来,培根骄傲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是多么不合适啊!有时我们感到,相比于今天我们一再努力扩大我们的手段而不去改善我们的目标,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重在强调神话和艺术,而不是科学和力量,其做法显然要更为明智。
我们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进步,善与恶的特点兼而有之。生活上的舒适与便利,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体质的活力与道德品质。我们极大地发展了运输方式,但是我们中的一些人用它来方便犯罪、去杀害我们的同胞,或者是杀死我们自己。我们两倍、三倍甚至百倍地提升运动速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变得更加懈怠,拥有双腿的我们,每小时能够移动2000英里,但我们始终不过是穿着裤子的猴子。我们为现代医学治疗和手术的进步而喝彩,但愿它没有带来比病痛更坏的副作用;我们感谢医生超强度的勤勉,他们疯狂地与细菌的复活和新疾病进行赛跑;我们也很感谢医药科学帮我们延年益寿,如果这种延长不是被病痛、残废与忧郁所包围的话。学习和报道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情,我们的能力比过去增加了上百倍,但是有时我们又羡慕我们的祖先,他们平平安安地生活,只是偶尔被村子里的一些琐事骚扰。技术工人和中产阶级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也任由阴暗、破烂的贫民窟在城市中溃烂。
附:拓展与文摘
①第一性原理与第一推动力、宇宙第一推动力;量子力学并没有支持自由意志,只是于微观世界物质具有概率波等存在不确定性,不过其依然具有稳定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博尔赫斯谈话录》(另有译本:《博尔赫斯八十忆旧》)6.但我更偏爱做梦:
“马格利·瑞斯尼克:还有别的问题吗?
博尔赫斯:生命短暂。我已经八十一岁了。我随时都可能死去。继续说吧。
读者:你接触过狄德罗吗?
博尔赫斯:我当然接触过。
读者:请谈谈你怎么看seguro azar(必然的偶然),以及它与狄德罗对宿命论的看法的关系。
博尔赫斯:我不知我能否回答这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据我个人的看法,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但却是一种必需的幻觉。比如,如果有人告诉我,我的过去皆为天赐,我便接受这个说法。而如果有人告诉我,我现在并非自由人,我便不能相信。所以说自由意志是一种必需的幻觉。当斯宾诺莎说到一块落下的石头可以想“我想要落地”时,他当然明白这一切。我觉得如果我想继续写作,那么不是上帝,而是那长长的、通向无限的因果之链使我作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