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小说中减少“谁说的”尝试》

2021-10-06 14:21 作者:势合  | 我要投稿

“混蛋。”

吴父拽着吴子的头发,把吴子从门外拖进来。吴子大声哭喊着,裤袋链子撞到门槛,发出“铛”的一声响。吴父把吴子摔到一个碎花瓶前,然后又用脚往吴子的肚子上猛踹两下。

“是不是你干的?”

“不是!(嘶哑地哭喊)”

“狡辩!”吴父气冲冲地走进杂物间。吴子躺在地上,一边抽泣,一边发抖。

啪!粗实的绳子抽在吴子腿上,吴子震声哭喊。

“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

吴子没有回答,只是每抽一次就在哭喊中夹杂了尖叫。此时,急匆匆的下楼声响起。

“我让你倔,我让你倔。”

“不要打了,孩子他爸!”吴妈在吴子的哭喊声中抓住吴爸手中的麻绳,吴爸终于停手,但还是撂下一句。

“再有下次,看我不打死你。”

“好了好了,不要哭哦,我亲爱的仔仔。”

……

“你说你,咋打这么狠,我都上了几遍药油了。那瘀血印子红的跟渗血似的。”

吴妈搓了搓微凉的手,孩子上窑时的叫声犹在耳边回响。

“孩子不听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吴爸虽是这样说,但还是出门给吴子买新书包去了。

“唉。”

吴妈拿起家伙,默默地扫去了地上的花瓶碎片。

就到这里了,总得来说还是联系上下文,并利用相关角色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言语规划。或者让“谁说的”以另一种形式融入上下文,使其不显得这么突兀。这便是我关于如何减少“谁说的”的经验与总结。

《关于小说中减少“谁说的”尝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