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趋势、重点】假言命题分析推理
甲、乙、丙在图书馆借阅了以下五本书:《论语》《史记》《唐诗三百首》《奥德赛》《资本论》。已知:
(1)每人至少借阅一本书,每人借阅的图书均不相同。
(2)甲借阅图书的数量与乙不同,并且比丙借阅图书的数量少;
(3)若甲不借阅《论语》,则他也不借阅《唐诗三百首》;
(4)若丙借阅《奥德赛》,则他还借阅《史记》。
(5)借阅《资本论》的人同时还借阅了《奥德赛》。
1.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为真?
A.甲借阅《史记》
B.甲借阅《论语》
C.丙借阅《论语》
D.乙不借阅《唐诗三百首》
E.乙不借阅《奥德赛》
2.若借阅《史记》的人不借阅《唐诗三百首》,则以下哪项为真?
A.甲借阅《唐诗三百首》
B.甲借阅《史记》
C.乙借阅《史记》
D.丙不借阅《论语》
E.甲借阅《论语》
鹿老师提示:大家复盘时的笔记格式,也可以借鉴此解析的步骤。首先识别题干特征。重复出现的特征提取出来。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关键步骤标记推理习惯。
【解析】特征:假言命题+数量限定
注意:数量限定不明确时,要先考虑数量分布。(难题)5可以拆分为221或311,由条件(1)(2)得:甲=1,乙=2,丙=2
关注假言命题约束的对象
甲=1,容易正向超出。(3)刻画为:甲:借《唐诗》→借《论语》。因此,甲不借唐诗。(5)适用于任何对象。和丙中假言命题有重复项,考虑串联。丙:《资本论》→《奥德赛》→《史记》。丙=2,因此,丙不借《资本论》。同时甲也不借《资本论》,反向倒逼还剩乙借《资本论》,结合(5)得,乙也借《奥德赛》。及时排选,乙数量已满,因此不借别的,选择D选项。
2.若借阅《史记》的人不借阅《唐诗三百首》,则以下哪项为真?A.甲借阅《唐诗三百首》B.甲借阅《史记》C.乙借阅《史记》D.丙不借阅《论语》E.甲借阅《论语》
【解析】上题没有补充条件,结论可以使用。及时标记对应关系。
《论语》《史记》《唐诗三百首》 丙《奥德赛》 乙《资本论》乙
甲:借《唐诗》→借《论语》。因此,甲不借《唐诗》。乙满额,乙也不借《唐诗》。因此,丙借《唐诗》。
结合补充条件,丙不借《史记》。因此,甲借《史记》,及时排选,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