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句顶一万句》-中国人的“百年孤独”

2022-11-12 23:02 作者:文文文汇啊  | 我要投稿

从《一句顶一万句》这个书名来看,初读时,我以为是有些人说一句话可以顶有些人说一万句话,这说的是个“点”,就是看那一句话有没有说到点上。可是越往下读,越发现有些人是很能说,也很能说到这个点上。可是即使你以为是跟你掏心掏肺的朋友,即使你觉得他给你出的主意很在理,比你看得远。可是你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个人在出主意时想的什么,有可能是真的为你好,有可能只是不想再听你说下去,就像老马给老杨出主意。老杨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老马给他出主意时想的啥。 可是一点一点读下去,发现作者想说的是个“说得着”,这个“说得着”看似简单,实际最难。这里面看似在写吴摩西,牛爱国,实际上在写我们每一个人,看似说的是他们和人相处的状态,实际上也是我们和人相处的状态。其实说到最后,说的是个孤独。 故事讲得很曲折两个人物都摆脱不了一直离家不断寻找的命运,两个人物都挺让人心疼的。 尤其是吴摩西带着巧玲去假找她妈时,最后巧玲丢了,吴摩西的那种无助,小人物的一生可能没有那么传奇,可是他们身上那些来自父母,兄弟,妻子,孩子之间的隔膜与亲近就足够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哭,去笑。所以在看到苦了一路的吴摩西最后把唯一能跟他说的来的巧玲丢了的时候,真的让人很心疼。 这本书讲了说话,说话是门艺术,说得太多,不行。说的太少,也不行。可是这说话最终好像讲究的是说话的对象,这说得来的,不爱说话的人,也能滔滔不绝。说不来,半句都嫌多。这年头,不也是这样吗?找一个说得来的何其不易?所以,如果你的身边能有一个和你说得来的,感到幸运的同时,也请珍惜。 书里通过“说得来”与“说不来”也讲了许多情,最打动我的,是亲情。牛爱国在他妈死后参透了他妈对于他们几个孩子的爱,也参透了妈对于孩子的失望。牛爱国在他妈死后又想起来好多答应她妈的事情没做,她妈的牙改补了,最后也没补。 还是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和“人”这个字一样,好懂也好写,但都不好做。 这本书在情节上似乎非常强调一个“联系”,事儿与事儿之间勾勾绕绕似乎都有联系,单纯的人只能看到一层,懂的多的人能看出好几层。想想也是,就像这个人,我们大多都只能知其表面,心里到底是咋想的,我们也不知道。 虽然牛爱国最后出走去假找庞丽娜有点为了照应前面的故事而故意为之的感觉。但是作者把想表达的,都表达在这“出走”上了。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归宿,而不是像两位主人公一样出走半生,心灵依然孤单。又或者学会享受孤单,即使没有那个“说得着”的人,我们依然活得自在。

《一句顶一万句》-中国人的“百年孤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