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落伍却美好的事物变得浪漫化

2022-01-30 22:58 作者:小蓝一茶  | 我要投稿


       10年刚搬到现在这个小区的时候,二期的楼房刚建成。小区东门口还有水潭、喷泉和一家商铺。商铺的名字叫做“慧海书店”。

       经营这家书店的是一位有着一头花白卷发的老奶奶,和她的女儿。她的女儿一头短发,微胖。

       父亲自我幼时起就喜欢培养我对钱的概念。他常给我些零钱,让我自己去买些喜欢的东西,将这视为一种锻炼。

       慧海书店有三排灰色铝制货架,我最喜欢去的是中间一列卖玩具、杂物的货架。小时候对这些东西的兴趣是远超书籍的。靠近最下方的一排货架上摆的是大富翁和各类桌游,在慧海书店在小区门口营业的那两年里,我将十余种的大富翁买了个遍。这是小时候特有的收藏,那一摞大富翁一直藏在我床下的抽屉里。

       《扬子晚报》和其余各类报纸是一齐夹在柜台旁白的报刊架上的,那个时候报纸的种类颇多,父亲起初怕我买错,特地写一张便签纸令我带着,写着“扬子晚报”四个大字。我在店里便将那便签纸从口袋里取出、展开,同报刊架上一排排的红色行书字体的报纸标题比对。现在想觉得好笑,但是一年级的我要想将那长得相似的行书繁体大字认个清楚也非易事。

       刚有柜台高的我常一个人拿着商品结账,父亲有时也会领我到书店门口和老奶奶攀谈,久而久之就都熟识了。偶尔结账时我总额没算清楚、带的钱不够的时候,老奶奶会给我赊账的特权,告诉我下次换就好。那个时候帮父亲买报纸还常有几分钱的找零。

       10年春节在慧海书店的旋转货架上买过一个老虎的挂坠玩具,绳子是可伸缩的,应当还在我的玩具箱里,我向来任何一点小东西都不舍得扔掉。写这篇文章时还有两天又是虎年。

       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慧海书店搬到小区旁的汇金新地商业广场。店面变小了,但是有两层,一楼买些文具、杂物,二楼卖书。之后不多久,生意惨淡,店铺转让,老奶奶和她的女儿也搬出了我们小区,再没见过。

      

      

       小学三年级开始周末在西大街的少年宫上兴趣班。若是父亲带我去的,午休时间会去东大街的报刊亭。

        穿过侍其巷,经过老立达校址就到。父亲偶尔会买16开大小的武侠小说看,封底满是电话和招商广告的那种。常买的有《围棋》月刊和《看天下》,家里现在还有一叠。我读不懂杂志,就挑《看天下》最后几页的笑话专栏看,五分钟就看完一本。

        那时候就觉得报亭的墙上、平铺书籍的货架上,用塑料包装起来的一本本杂志整齐地放着,色彩丰富的封面很是好看、治愈的感觉。

 

 

        再后一次去书报亭是在去年五月,翘了一节周五的晚自习去大光明影院看《情书》。进影院之前找地方买纸巾,走到一家书报亭。里面基本没有两本杂志和报刊,墙上摆的是饮料和小零食。看店的老人家在玩手机,扫二维码自助付款,我买了两包纸巾就走。

 

 

        前日看到一条视频,杭州报刊亭在2022要全部关停,视频记录下最后一批营业的报刊亭。想起来苏州的报刊亭也不剩几家了,买杂志报刊的地方更是难找。

        总觉得自己是很贪心的,有些东西平日里怎么也不会望一眼,可回头的时候总希望她在那里,心里才有踏实感。报刊架上的扬子晚报、几分钱的找零、杂志的塑料包装……这些落伍却美好的事物大抵才是叫人怀念的。

        有人说一个时代结束的特点就是浪漫化,那我宁可不要这份浪漫也好。可往往却是浪漫化了才发觉喜欢的太晚,很难让普普通通的喜欢变得浪漫化。


当落伍却美好的事物变得浪漫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