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T80U的炮塔橡胶板居然不是防破甲弹的?——苏联坦克动力发展趣闻二

2022-10-01 21:34 作者:Bear-H-熊博士  | 我要投稿

本文不涉及任何个人政治立场,仅为来自俄国人的一则趣闻

前言

纵观冷战坦克发展史,T80 几乎是最富传奇色彩的战车,她是机动防护与火力的完美结合,也因此关于T80上可讲的故事足以养活世上所有的营销号(bushi)。咳咳,进入正题,T80U 的炮塔极富辨识度的原因之一,除了那围得和飞碟一样的爆反,还有爆反上那一圈橡胶板,外形神似一架飞碟。对于这圈橡胶板的作用,互联网上众说纷纭,其中看起来可信度最高的就是”防破甲弹说”,但该说法也没能触及其真实的用途。

T80U极具辨认性的炮塔橡胶板

并不能防破甲弹

“防破甲弹说”认为,T80U 上的橡胶板的作用在于提前引爆破甲弹(HEAT),让锥形装药产生的金属射流不能及时地接触受击装甲,使其失去一定的威力。从破甲弹的工作原理上来讲,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和一定的实例验证,比如橡胶侧裙板这个成功的例子,也因此几乎安装了橡胶侧裙板的苏联战车都在侧面对破甲弹拥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破甲弹示意图

上诉即是“防破甲弹说”的合理性与论证实例。从破甲弹的工作原理上,我们可以得知在“一定距离”外提前引爆破甲弹可以削弱其聚能战斗部的威力,这也是“防破甲弹说”成立的根本,但这个“一定距离”指的是0.5m 以上,T80U的炮塔橡胶板也因此并不能足够有效地防御破甲弹。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 0.5m 内提前引爆破甲弹,反而会增加其炸高,换句话说,反而会增加破甲弹的威力,况且这圈橡胶板的刚度不够,即使碰到了破甲弹也只会“点头哈腰”地说:“爷您里边请!”

综上所述,“防破甲弹说”虽然有着一定的逻辑性,但并不是一个完全正确的解释。那么,这一圈神秘的橡胶板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稍安勿躁 :)


从燃气轮机说起

如果我直接解释说“因为 T80U 用了燃气轮机,所以安装了炮塔橡胶板",那么各位多半会感到疑惑不解,甚至想将我一脚踹进营销号专属精神病院。所以为了保证能解释清楚橡胶板的作用,我必须从T80 上使用的发动机 GTD1000 和GTD1250 所共有的燃气轮机工作特点说起。燃气轮机这种发动机,对于吸入空气的洁净度有着相比于活塞发动机更严苛的要求不仅 T80 如此,M1“艾布拉姆斯”也是如此。而解决吸入空气洁净度不高问题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去干净的地方吸“或者“阻隔后再吸”。“去干净的地方吸”指的是让燃气轮机在空气中沙尘杂质少的地方运行,可毕竟设计兵器不是哄小姑娘,不能由着性子哪都顺着,要这么整苏联人阿富汗都不用去了。但有趣的是,后来苏联人用另外一个新奇的思路实现了“去干净的地方吸”,但这个关于这个设计思路的故事我们后面再讲。而“阻隔后再吸”则指的是在燃气轮机的进气口增加空气滤清器,来保证吸入空气的洁净度,T80U上是如此,M1“艾布拉姆斯”也是如此。但使用滤清器同样存在问题,比如M1 使用的盒式过滤器(我不确定“盒式过滤器”这个名词翻译是否准确,但我没找到更好的称呼来替代),虽然能过滤掉影响发动机的微小沙尘,但是需要经常更换来保证使用效果,到了中东地区更是频繁更换到令人心烦。至于盒式过滤器的原理嘛,可以用戴口罩来理解。

GTD-1250(大概),是一款相比于前辈GTD-1000可靠性有了极大提升的燃气轮机

而T80U上的燃气轮机使用的是无盒式过滤器,虽然这种过滤方式极其有效,可对于质量微小到可以忽略的尘埃也无从下手,因为这类尘埃的移动几乎只由气流决定,而无盒式过滤器的原理偏偏的是靠T80U炮塔上那个大烟囱加压“吹风“来实现的,这样一来无盒式过滤器就无法阻止这类尘埃进入发动机。需要强调的是,非接触式不需要和接触式一样经常更换,是经济性与实用性都极佳的设计,接触性和非接触性只是设计理念不同,不代表先进与否。

我无从得知T80U的冤种设计师们在看见技术招标要求时,是否私下里使用了流畅的“涡轮苏卡”来问候自己的领导。为了达到技术指标,这帮毛子最终还是把目光投向了到干净的地方吸”上。

同样使用了燃气轮机的M1喵喵酱,就是不知道老美的后勤对于盒式过滤器作何感想

在中东地区,无盒式过滤器处理不了质量极其微小的尘埃,这类杂质在进入燃气轮机后,会在发动机的高温下融化,并附着在发动机零件上,而燃气轮机进气量是活塞式发动机的5~6倍这个特点更加剧了这个问题,最终导致燃气轮机寿命极大的缩短。

T80U的无盒式过滤器相当于增加了进气口高度(炮塔尾部那个大烟囱),某种意义上也是“到干净的地方吸”的设计思路,聪明的苏联设计师们就想“既然影响发动机的问题是移动只受空气动力灰尘杂质,那么为什么不借助空气动力的力量呢?

于是,苏联设计师们把目光投向了流体动力……苏联人在对T80的1:32模型进行实验与研究后发现尘流主要集中在在炮塔上,车体底部,履带侧面这三条路线上移动,并在通过各自路径后在进气口上方的低压区汇集,这个低压区是T80在行进时自己形成的。也因此前文所提到的微小灰尘杂质,会被直接吸入发动机内,大大影响了发动机可靠性,这令设计师们十分头疼。但毕竟微尘的移动几乎只受空气动力的影响,所以靠制造湍流来除尘是可行的,苏联设计师们便在T80上增加了湍流发生器来实现所需的防尘技术指标。

湍流发生器的作用是破坏车体和炮塔原来的空气动力外形,来制造湍流以“困住“微尘,从而实现发动机“到干净的地方吸”。为了实现湍流发生器的效果,苏联人往T80的车体首下以及炮塔爆反上加装了防尘套件,而这个防尘套件,正是她们炮塔上的及首下的橡胶板。没错,T80U的那一圈橡胶板正是用于提高燃气轮机寿命的防尘套件!至于为什么T-80BVM上没有橡胶板,个人推测是因为没有了在中东防尘的硬性需求。

毛子相关文章里关于空气动力学防尘的示意图

车体首下的橡胶板同样是防尘套件,不过首下的这块橡胶板防尘的方式更加简单:直接与迎面而来的尘流接触,以阻断在车体底部移动的尘流。

靠着这套防尘套件,T80U在中东的可靠运行时间达到了300小时。防尘套件配合无盒式过滤器不需要频繁维护的特点一同使T80

的使用成本大大较低,并使可靠性大大增加,而这一切仅仅只靠一个巧妙的防尘设计就能实现,实在令人佩服...…

至于 GTD1250 燃气轮机的诞生,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你是否对被掩盖的苏联坦克动力的光辉感到好奇?那么,让我们重新拾起这段坦克动力发展的历史怎么样?

请期待苏俄坦克动力系列

主线:苏俄坦克动力发展史

支线:苏俄坦克动力发展趣闻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T80U的炮塔橡胶板居然不是防破甲弹的?——苏联坦克动力发展趣闻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