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刘飞勇接受《证券日报》采访
在酱酒行业,产能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也是企业参与竞争的一道重要门槛。金秋十月头部酱酒企业纷纷扩产。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贵州茅台、郎酒、国台酒业等酱酒头部企业相继下沙投产(即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一次投料),酱酒新一年的酿造周期正式开启。
“目前头部酱酒企业产能扩容,是行业发出的积极信号,说明头部酱酒企业对白酒产业,尤其是酱酒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问刘飞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酱酒行业集中度很高,头部品牌优势显著。随着未来头部酱酒企业的产能释放,意味着酒商可以更多选择头部酱酒企业,酱酒的客群集中度也会提高。
产能是否过剩?
据了解,贵州珍酒宣布投产3.5万吨,新增酿酒产能1.4万吨,预计未来珍酒将形成酿酒10万吨、储酒40万吨的总体规模;郎酒官宣6万吨酱香郎酒投产,预计到2026年,郎酒不同年份基酒储量将达到30万吨;国台酒业新增产能7000吨,年总投产达到17000吨。
大规模的扩产是否会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刘飞勇表示,扩产的酒企大多都是有资金、有品牌的头部企业,这些酒企产品本来就是比较紧缺的,扩产可以缓解市场对产品的迫切需求,并不会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扩产可以有效增加市场供给,抑制不断上涨的价格,反而有利于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酱酒热度仍在
过去几年,“酱酒热”不断发酵,酱酒行业出现高速增长。光大证券研报显示,2017年至2020年,酱酒企业收入年复合增速达13.15%,远高于白酒行业整体1.78%的年复合增速。
从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有人认为酱酒进入下半场,市场开始降温,而也有人认为酱酒热度依旧存在。
实际上,在整个白酒行业中,酱香型白酒仍是利润最高、增长最快的赛道。据天猫及慧辰发布的《2022酱酒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2021年酱酒产能在白酒行业中仅为8.4%,但酱酒占比31.5%的营收和45.8%的利润,且营收同比增长23%,利润同比增长24%。刘飞勇表示,“酱酒产能低,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增长说明仍然存在产能缺口,未来的市场体量也有望进一步扩大。”

媒体链接可查询:
http://www.zqrb.cn/finance/hangyedongtai/2022-10-14/A166567540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