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学物理(原子物理学)知识梳理与例题选讲:§05 电子的自旋

2023-01-03 20:34 作者:tower_town  | 我要投稿

关于自旋的背景知识


5.1 关于自旋的背景知识 P1 - 00:03


背景


5.1 关于自旋的背景知识 P1 - 02:30


# 电偶极矩、磁偶极矩的引入(略)

# 受力与能量


5.1 关于自旋的背景知识 P1 - 05:26


## 合力F

### 电偶极子

  • 均匀场合力为0,但合力力矩不为0
  • 非均匀场

### 磁偶极子


5.1 关于自旋的背景知识 P1 - 11:53


## 合力矩(匀场)


5.1 关于自旋的背景知识 P1 - 15:27


## 能量(匀场)


5.1 关于自旋的背景知识 P1 - 17:12


# 量子化角动量与磁矩


5.1 关于自旋的背景知识 P1 - 19:27


## 角动量的取向


5.1 关于自旋的背景知识 P1 - 22:15


注意:磁矩在z轴的投影μ_z式子的负号表示方向与角动量的投影L_z反向。并且需要注意的式这里的磁矩μ与角动量L为电子轨道的所产生的量

# 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5.1 关于自旋的背景知识 P1 - 26:33


打在显示板上为条状分布

如果只考虑轨道磁矩则为2l+1条痕迹,但是可能会出现偶数条痕迹,说明不止存在轨道磁矩。

不仅如此,Z的大小与理论计算(只考虑轨道磁矩下)存在差别,条带的间距也是不对的。

# 章节结语


5.1 关于自旋的背景知识 P1 - 40:20



自旋假设的提出


5.2 自旋假设的提出 P2 - 00:10


# 自旋的假设


5.2 自旋假设的提出 P2 - 01:19


角动量

  • 轨道角动量
  • 内禀角动量?

注意:接下来讲解的与自旋相关的公式均由定义而得,而非推导求出

## 规定/假设

### 电子自旋的大小与方向


5.2 自旋假设的提出 P2 - 02:54


自旋角动量S,而 s=1/2;投影自旋角动量S_z,投影自旋量子数m_s、m_l

原子物理的概念:


5.2 自旋假设的提出 P2 - 06:51


  • 平行:夹角为锐角
  • 反平行:夹角为钝角

### 磁矩


5.2 自旋假设的提出 P2 - 08:44


  • 轨道磁矩
  • 为了契合实验(施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假设

注意:自旋磁矩的投影 μ_sz 在式子中需要由负号,因其与角动量S_z的投影反向

## 验证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5.2 自旋假设的提出 P2 - 12:59


基态氢原子时

# 章节结语


5.2 自旋假设的提出 P2 - 16:09


## 自旋式非经典模型


5.2 自旋假设的提出 P2 - 17:19



单电子的L-S耦合


5.3 单电子的L-S耦合 P3 - 00:01


# 耦合


5.3 单电子的L-S耦合 P3 - 01:33


耦合:两个量之间存在关系,相互不独立

  • 存在约束
  • 共同改变系统参考量
  • 共同参与外界作用

# 单电子的L-S耦合


5.3 单电子的L-S耦合 P3 - 06:10


## 量子角动量的叠加


5.3 单电子的L-S耦合 P3 - 08:51


### 合成后的量子数 j 取值


5.3 单电子的L-S耦合 P3 - 12:19


合成角动量的投影J_z = L_1z + L_2z,可得

### 例题:投影量子数


5.3 单电子的L-S耦合 P3 - 15:38


m_j的取值可能为

m_j的个数 = 2j + 1,通过画 L 型确定

j的间隔为1,如j = 2时,-2,-1,0,1,2

j的取值范围

### 例子:自旋角动量与轨道角动量


5.3 单电子的L-S耦合 P3 - 24:46


  • 确定 j 的最大值
  • 找间隔为1的数与对应的最大m_j数(2j+1)

此题中m_j为偶数,即 2j+1(其中 j为半整数)。解释了施特恩-盖拉赫实验出现偶数条痕

## 轨道角动量量子数 l ,电子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 总角动量量子数 j 的关系


5.3 单电子的L-S耦合 P3 - 33:45


决定单电子状态的量子数:

  • 能层 n
  • 轨道角动量量子数 l
  • 电子自旋角动量量子数 s
  • 总角动量量子数 j

## 原子状符号


5.3 单电子的L-S耦合 P3 - 35:45


其中轨道角动量量子数 l 使用亚层表示,即如下图

例如

# 例题:单电子L-S耦合


5.3 单电子的L-S耦合 P3 - 39:41


矢量三角形

由余弦定理得

可得:轨道角动量L ∙ 自旋角动量S


朗德g因子


5.4 朗德g因子 P4 - 00:04


# 总磁矩的x磁比(磁矩/角动量)


5.4 朗德g因子 P4 - 00:38


## 矢量合成


5.4 朗德g因子 P4 - 01:41


## 朗德g因子


5.4 朗德g因子 P4 - 06:51


朗德g因子:

  • 仅自旋
  • 仅轨道
  • 一般的情况

定义一些量为:

计算可得:

化简整理可得

可得一般的朗德g因子为:

### 例题:朗德g因子


5.4 朗德g因子 P4 - 17:41


  • 单电子
  • 多电子

## 有效磁矩μ_j与总角动量 J的关系


5.4 朗德g因子 P4 - 21:43


电子对应的角动量的有效磁矩的投影的量子化的状况

# 回顾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5.4 朗德g因子 P4 - 24:54


## 例题: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5.4 朗德g因子 P4 - 26:03


已知如下

求解(2)实验冲会出现几条带痕?相距间隔为多少?

定义常数 Z_0

施特恩-盖拉赫公式可得

可得氯原子Cl的朗德g因子

可发现条带为等距分布

也可使用比例求出

# 章节结语


5.4 朗德g因子 P4 - 34:53



碱金属的精细结构


5.5 碱金属的精细结构 P5 - 00:02


# 碱金属的精细结构


5.5 碱金属的精细结构 P5 - 01:30


  • 碱金属: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 精细结构:考虑电子自旋的结构

精细结构需要考虑电子自旋是因为电子的L-S耦合

# 电子L-S耦合磁场的相互作用


5.5 碱金属的精细结构 P5 - 03:08


## 耦合能量的定性分析


5.5 碱金属的精细结构 P5 - 03:55


电子的L-S耦合能量的取向不同,从而导致能级的二重态

### 例子:能级二重态


5.5 碱金属的精细结构 P5 - 07:52


原子态表示法的左上角,即2s+1,也表示能级的n【2s+1】重态

单电子在S态上不分裂,多电子都在S态上可能会分裂

如: 3S


# 碱金属的性质


5.5 碱金属的精细结构 P5 - 11:02


最外层的电子与里层电子的作用是否需要考虑?

不需要考虑,碱金属内层电子完全填满,若考虑泡利不相容原理可知电子对相互抵消


塞曼效应I


5.6 塞曼效应(I) P6 - 00:06


# 塞曼效应


5.6 塞曼效应(I) P6 - 01:11


塞曼效应:在加入外磁场【外磁场不太大】后的发光物质的谱线会分裂。(因电子的L-S耦合而产生)

帕邢-巴克效应:当外磁场过大时,电子的L-S耦合可以忽略不计,进而就会发生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将与自旋角动量分立的出现

## 塞曼效应的分类


5.6 塞曼效应(I) P6 - 04:06


  • 正常的塞曼( Zeeman)效应
  • 反常的塞曼( Zeeman)效应

## 塞曼效应的定量计算


5.6 塞曼效应(I) P6 - 04:55


产生塞曼效应的原因:附件能量的存在

## 光谱能态


5.6 塞曼效应(I) P6 - 10:29


  • 不考虑自旋时

注意:m_1,m_2需要满足跃迁的选择定则

### 跃迁的选择定则

定则:m_2 - m_1 = 0或者±1


5.6 塞曼效应(I) P6 - 14:59


证明看 杨福家《原子物理学》第四版的附录3

### 正常的塞曼效应


5.6 塞曼效应(I) P6 - 16:57


正常的塞曼效应:不考虑电子自旋的光谱谱线分裂的状况

### 光谱谱线的分布分析


5.6 塞曼效应(I) P6 - 22:39


枚举法

#### 格罗春图

  • 例1:格罗春图


5.6 塞曼效应(I) P6 - 23:38


结合跃迁的选择定则(m_2 - m_1 = 0或者±1)

可得,格罗春图为

m_2g_2 - m_1g_1的可能取值为

能级跃迁图

  • 例2:格罗春图


5.6 塞曼效应(I) P6 - 33:10


可得下图

结合选择定则,可得

能级图

# 章节结语


5.6 塞曼效应(I) P6 - 42:25



塞曼效应II


5.7 塞曼效应(II) P7 - 00:05


# 塞曼效应偏振效应


5.7 塞曼效应(II) P7 - 00:24


## 跃迁中的光的偏振


5.7 塞曼效应(II) P7 - 03:10


### 圆偏振光


5.7 塞曼效应(II) P7 - 04:11


### 线偏振光


5.7 塞曼效应(II) P7 - 06:27


## 观察光谱的方向


5.7 塞曼效应(II) P7 - 09:45



帕邢-巴克效应


5.8 帕邢-巴克效应 P8 - 00:03


# Paschen-Back 效应


5.8 帕邢-巴克效应 P8 - 01:05


实质:Zeeman 效应在强磁场下的变种.

## Paschen-Back 效应的能级分裂


5.8 帕邢-巴克效应 P8 - 04:14


### 例子


5.8 帕邢-巴克效应 P8 - 05:36


由跃迁选择定则,即

Δm_l = 0、±1,Δm_s = 0

注意区别于塞曼效应的选择定则

则,可得

#### 能级图


5.8 帕邢-巴克效应 P8 - 11:40


  • 对于2p

可得

  • 对于2s

可得

由跃迁选择定则,即Δm_l = 0、±1,Δm_s = 0,得

共6条谱线

#### 对比塞曼效应


5.8 帕邢-巴克效应 P8 - 15:36


共10条谱线

# 章节结语


5.8 帕邢-巴克效应 P8 - 17:49


  • 适用于碱金属,不适用用于多电子体系
  • 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 朗德g因子
  • 塞曼效应、帕邢-巴克效应在多电子中仍然存在不过较为复杂,因此在多电子体系不讨论

大学物理(原子物理学)知识梳理与例题选讲:§05 电子的自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