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道家篇

爷的青春回来啦
终于到了讲道家的时候了
今天主要以三个人物来讲解
老子
首先呢,先回答大家一个问题:既然“道可道,非常道。”那么老子为什么要用五千言去叙述“道”呢?
如果说老子不用言语去叙述“道”,你能了解它吗?老子也在《道德经》中多次表示他也具体不知道“道”是什么东西,但他能够以“水”来类比“道”,但“水”并不等于“道”,且能够说清几个得“道”的表现,老子呢,就想作这个“罪人”、“叛逆者”,来叙述这个缥缈的“道”,他觉得“道”,差不多就是“自然规律”。
我们先给大家正正念起:
事实上老子的道家思想并不消极,修道有两种方式:为政与养生。
《道德经》的大部分思想都是牵扯到治国理政的,汉朝初期,道家思想也得到了实践,取得了文景之治的成果。
所谓“无为”,指的是在需要外没有过多的追求,而不是什么也不做,只是“需要”而已,老子也是人的啊。
所谓“寡欲”,“寡”是寡淡的意思,而不是什么欲望都没有,如果要是什么欲望都没有的话,你已经没了。。。
所谓“治大国,若亨小鲜”,不是老子把治国当作儿戏,而是以煮小鱼为类比:烹煮小鱼,一定要控制好火候和时间,不紧不慢,顺其自然,火大了什么都没了,火小了煮不熟。治国也是这样,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要把意志强加于人民。
所谓“光而不耀”,老子的家乡人,对于“月亮”是近乎宗教式的尊奉,因为月亮很亮,但是不刺眼,这就是“光而不耀”,比喻人应该和月亮一样,风光也得风光,但是要谦虚,要居下,学会:“功成,名遂,身退。”太湖范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道家的宗旨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兴衰成败存亡祸福,然后知秉要持本,清虚以自得,卑弱以自持。——班固
班固认为,学道、修道之人,大多是通历史、明历史的人,他们看遍历史的兴衰成败,存亡祸福,然后知道要“清虚卑弱”。也就是说,人要先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有正确的处事态度与方法,清、虚是智慧的前提,卑、弱是持身之道,处世之方。
这四个字是所有道家典籍的思想框架。
清:旁观者清,宁静以致远,一念心清净,处处桃花开
人的视角是有限的,我们看事情不能流于表面,应该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式,以360度广角外加透视去看待问题,不要主观臆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虚:虚怀若谷,谦虚使人进步
《易经》,六十四卦,只有以卦是全吉卦——谦卦。可见古人对于“谦虚”是何等的推崇啊。这就是“光而不耀”的精神,什么叫柔弱胜刚强?自己弱小,去和强大的敌人硬碰硬,那叫愚蠢,真正的柔弱胜刚强,是先强大自己,但是要懂的谦虚,毕竟,气球膨胀了会炸!
卑:善于处下,低调韬晦
“你知道,为什么刀得有鞘吗?”
“因为刀的真意不在杀,而在藏。”——《一代宗师》
总是把自己的刀剑拔出来炫耀,只会让你的刀剑失去光泽,变得更钝,把上等的刀剑放在宝鞘,才能使你英雄的刀剑长存,这就是——韬光养晦。人也是一样,要学会“居下”,总是爱出风头,炫耀自己的所学,只会让你更加自满,自满,然后,你没了...每个人都想高调,老子也是这样,但是老子之所以是圣人,就是因为他能够隐藏这份高调。
弱:弱者,道之用,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
上面也有讲到“柔弱胜刚强”。
用石头砸碎石头,两败俱伤;水滴石穿,但是水并没有受伤。这就是老子的智慧,只有显得柔弱才能长久存在,比如可爱的孩童皮肤柔嫩,但暮年的老人皮肤却显得僵皱。生活中别太刚,得饶人处且饶人。
《道德经》
道者,物之所由;德者,物之所得。——王弼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道是自然的规律,德是万物得到的结果。如果万物不遵循自然规律,叫做“失道”,就会得不到好的结果,这就是“失德”。
《道德经》可以用三个字来基本概括:本、反、无,加上上面的“清虚卑弱”,我希望大家好好参悟。
本:抓住根本,立身立国
老子是无神论者,道才是万物的起源啊。做事情一定要抓住根本,从下往上努力,根基稳了事情才能成,所以,大家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来,即使慢一定,但是学的能更好。
反:反者道之动,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循环反复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这个道理。
当花开灿烂后,必然是凋零;当冬景寒凉后,必然是春光。
物极必反,任何东西到达极点都会成为原本的另一面,就像人生的高潮总会伴随着低谷。
无:大象无形,无用无为
风是存在的,但我们看不到,只能借助其他现象来看到风。
知常,不妄为;知止,不多为。要适可而止,止于至善,明白底线。
要想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要想有所得,必须有所舍。
人人都自私,但不能绝对自私。
杨朱
这个人大家可能听不多,但他那“惊世骇俗”的思想理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一人之下》看过吗?其中有个“全性派”,他们就是曲解了杨朱的思想,奉杨朱为祖(背)师(锅)爷(侠)。
那么杨朱那惊世骇俗的思想是什么呢?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取一毫而损天下,亦不为也。——杨朱
但是在杨朱与墨子、孟子的争辩中,孟子只看前半句,后半句跟没有一样的,就说杨朱自私,还留下了文献,所以全性派就开始只不拔一毛,但全然忘记了不取一毫。所以这是孟子的锅,只不过这个锅得叫杨朱来洗罢了。
很多人都说,杨朱应该取代老子,作为真正的道家创始人,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这全是因为对道家的误解产生的,因为他们觉得道家的本质就是消极,杨朱应该说是对于老子思想的一个延伸,杨朱的新观点是“作神仙”,归隐山林,这与老子“在入世中出世”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杨朱的理论显得更消极。我们要说,也只能说这是道家的另一种诠释——隐士;而不是老子的——名士。
全性保真论
“全性保真”的本意就是“保持心性,纯真朴实”。
这与老子的“返璞归真”是一样的。
这里就可以看出杨朱道家学派的惊世骇俗:
放下整个世界,做最真实的自己。
但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不可能断开的,真正能够做到“全性保真”的人,又有几个?
这种桃花源式的浪漫,岂是孟子甚至是老子能够理解的?
反正我不建议大家学杨朱道家,有的时候太过消极了。
庄子
庄子,名周,穷得叮当响,但是很博学,很孤傲,百家的东西都学。
庄子的思想是十二个字: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逍遥游。庄子想要建立一个无差别世界。
齐万物
万物一齐,没有差别。
哪有什么尊卑高低之分,不仅仅是人与人,甚至是人与动植物,桌子椅子,都应该是平等的。
人人平等,只要尽了力,就问心无愧,大家都是一样的,不要自卑,我们只要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齐生死
庄子妻子死了,他唱歌,显得很高兴(有作秀的成分的哈)...
你不要说他没有良心,他原来也哭啊,毕竟庄子也是一只有感情的灵长类智慧生命体(滑稽)。但他后来想明白了,他认为生与死都是一样的:
劳我以生,息我以死,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之所以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生活地很快乐,面对死亡的时候也要十分诗意!
这个观点的核心内容,就是“乐观与坦然”。
你看很多人亲人过世之后,消沉,麻痹,比如骆驼祥子,就是因为走不出这个阴霾,但庄子则认为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死者也不希望你因为Ta自己活得这么痛苦。
齐是非
宽容,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同意你发表观点的权利。
子非鱼的故事大家都很熟的吧: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每个人的经历,思想都是不同的,惠子就是把当大官的意志强加给庄子,庸人自扰,和庄子拌嘴,但庄子可不在乎这顶帽子...
是或非,都只是见解罢了...
逍遥游
逍遥游就是指自由自主自觉的生活。
方法一:练气功(都0202年了,别信)
方法二:技近乎道,把事情做得如艺术,潇洒自如
做好自己的事情,卖油翁也能嘲笑陈康肃公啊!
方法三:不重外表,重在内在精神
《庄子·德冲符》是写了一系列长相奇丑且残疾的人,但是其内心世界,内在精神却十分丰富,并且还以惠子作为反面教材,说惠子事实上并没有比这些人厉害。
所以我觉得庄子是最早维护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利益的人,这也是齐万物的思想,纵然身体有残缺,但是内在精神却从不残缺!

道家的现实意义
老子——打倒形式主义
来检查了,赶紧组织学生去上艺术课!
额...
自然一点,做好当下的工作,眼光放长,做事情不要只做表面工作
生活应该有仪式感,但是绝不能形式!
打倒形式主义!
杨朱——打倒道德绑架
他还是个孩子!
你就不知道给你D让个座吗?
你怎么能不看那新出的电影呢?你是不是故意的?
收起你们所谓的“正义与道德”,人有很多种,比如说是自然认定的人——自然人,还有社会认定的人——社会人(不是那种啦),前者大家都是,后者的话...
给大家分享一个神评论:
拔你一根毛,救一万人你救不救?
你拔了
砍你一条腿救一千万人你就救不救?
你砍了
砍你的头救整个世界你救不救?
你会砍嘛?——B站某人才(希望大家好好理解)
好一个公知
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
还想立个牌坊
用社会良俗
掩饰自己肮脏的内心
不愧是你
公知
真是道德主义
功利的道德主义
也有人事不关己
只知道高高挂起
当你身临其境
请想一想
你还会不会
践行
公知的正义
如果不会
在遭到其他公知的“正义”审判时
是不是
爽的一批
杨朱就是这样一种思想,宣扬自由主义,打倒一切道德绑架,全性保真,做最真实的自己。
打倒道德绑架!
庄子——打倒教条主义
为了发扬中国传统孝道精神,让学生做一个孝顺父母的新时代青年,请各学生用视频记录自己的孝顺一刻,并配上文字,电子稿同一上交某某老师,我校将评出校园十大孝星。
我TM
我也评到过孝星,但是我不稀罕,就这?这还能宣扬孝道我是真没想到,学生应付你们都来不及!
如果说孝能够用言语、视频这些东西拿来记录的话,不好意思,你已经是个不孝子孙了,孝应该是用行为来表示的,“圣人行不言之教”!真正的孝星不需要你们来确定,如果说孝能够由某一机构确定的话,不愧是你,教条主义,成功把孝功利化,丧失了孝的本质。。。
任何一种美德,都是不能用言语来称颂的,自觉地践行它,自由地践行它,自主地践行它,这种逍遥游式的,不需要任何人多嘴的美德,才是真正的美德!
道,是不可道的;名,是不可名的,死板教条地追求某一良俗道德,法律规章,只会让你与这种品性渐行渐远...
打倒教条主义!

唉,希望这个世界,能够摆脱表面,刻板的束缚,达到真正的逍遥游!
(我真的很克制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