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卑微社畜李善德的奇妙旅程
此书讲述的是长安小吏兼房奴李善德接受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岭南运送鲜荔枝运往长安去,岭南长安相距五千多里。而荔枝的物性,一日色变,两日相变,三日未变。对于李善德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实地考察一番,从此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此书文风诙谐幽默,诙谐幽默,一口气读完,感触颇深。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这本书明显劝诫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职场中,不管是收到什么文件,都要仔细核对,稍有偏差,便可引起祸端甚至杀生之祸,这也是本书故事的起因。在上林署的小科员李善德只因多喝了几盏酒,被同事们合伙设坑的荔枝使,欣然接受这一”美差“并且在公文处签下自己的名字。带到酒醒时分,无意之中才发现公文书贴黄纸上的荔枝剪之下竟是荔枝剪,此时急忙找领导刘署令解释,领导更不听解释,此时这才发现中了领导和同事给他设的套,接下了这桩要人命的差事。
”荔枝鲜“和“荔枝剪”只有一字之差,性质却不啻天壤,故事也随之开始“背水一战,方能求得一线生机”——现在的局势横竖都是死,此时万念俱灰的李善德和好朋友韩洄和杜甫解酒消愁,已经放弃了思考,韩洄劝他早日和离,安顿好妻儿,欣然赴死,沉舟莫救,舟已渐沉,不如及早收手,及时止损。而好朋友杜甫给他讲了一个老兵的故事,让李善德知道即使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也许能拼出一点希望,是的,李善德采纳了这个建议。竟然真被他找到一条生路。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李善德
《长安的荔枝》
"一人吃独食是无法长久的,让别人舒服才是让自己舒服”——到达岭南的李善德在商人苏凉和荔枝园果农阿僮的帮助下,加上自己是理科班书生,经过多次科学论证,对比试验,竟被他真找到了一条把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的方法来,回到长安还遭受岭南节度使追杀堵截,终于回到长安,办理手续时却程序繁琐,各部门同事推三阻四,互相踢皮球,甚至原创性方案险些遭受宦官鱼玄恩掠夺果实,一根筋的李善德属实想不明白。被好友韩洄点醒梦中人。
做官之道,其实就是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韩洄
《长安的荔枝》
“弱者遵循规矩,强者制定规则”——在四处碰壁的李善德因为李善德因为机缘巧合获得右相杨国忠的令牌之后,一切流程从来没有变得如此顺利,之前百般阻挠的官员同事纷纷亮起绿灯,办事流程前所无比的丝滑。这就是权力巅峰的所带来职务便利。
“福兮祸所依 祸兮福所伏”——李善德本以为只要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从此以后会仕途无量,还清房贷,走向人生巅峰,可是他这一路下来,越接近成功时,身边的朋友就越来越少,内心就越愧疚了,好朋友苏凉也走了,荔枝园园主朋友阿僮她也把她视为仇人,他终于忍受不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路上的劳民伤财,明明一切安排妥当,领导却临时怎加需求,再追加三十从荔枝数量,路途中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多少驿站使馆从中捞些油水,他再也忍受不住,长安面对右相杨国忠发出自己的疑问,本次荔枝转运花费三万一千零二十贯,尚有两万五千七百官结余不知去向。
这番举措彻底得罪了杨国忠,此时兜兜转转结局李善德还是难逃一死,本以为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却没想到,圣上在高力士的推荐下,见了李善德一面,赏赐了一盒果篮子,免去了死刑之责,全家流放岭南,一起共事的同事大都不理解,放着长安大好前程不干,去岭南这荒无人烟之地。可也正因如此,躲掉了安史之乱长安沦陷战乱之苦。
全书通读下来,作者实力深厚,剧情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文笔诙谐幽默,其中感悟并非其中三两条皆能说明清楚,整部小说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其中感悟唯有自己阅读一番才能明白其中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