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热点 | 国潮电影的发展特点与总结

一、国潮电影
国潮电影是以本土文化、艺术为基础,融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建立中国的电影品牌的电影类型。
诸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动画电影也凭借着鲜明的本土特色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国潮电影对传统文化、美学的承继和现代性转化,高标准的工业完成度,以及其对主体观众群的对话,集中体现了共同体美学的品质与要求。
二、国潮电影的发展特点
1.“国”之承继与转化:从民族化、国风到国潮
中国电影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就对中国电影中的民族化进行了讨论。学者认为,民族化就是让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典型的中国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其次,民族化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要有分析有批判的继承,借鉴中外古今的艺术传统和艺术体验。
最后,电影中的民族化要从文学的基本原则,从民族对文学艺术的修养、民族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特点、典型环境问题等出发。
2.“潮”之涌动:对话脱域共同体
共同体美学尤为强调“要与观众最大层面的交流,从而建立一个对话空间”。国潮电影正是在积极与主体观众群对话,关注到了不同脱域共同体;通过电影与次元、游戏、传统艺术的融合,将“国”之特色符号打造得更潮流化、通俗化。
随着艺术观念的革新,戏曲电影也成为国潮电影中的一抹亮色,培育了《白蛇传·情》等代表作。总体来看,面对不同的脱域共同体,电影创作者和市场自觉地以共同体美学为基准,并没有采取收编的策略,而是关注和对话。国潮电影立足传统文化、艺术,紧跟时尚趋势,尤其是紧扣符合主流价值观和青年观众群理念的大众文化,确保了影片的个性化、精细化和多样化表达。
3.共情、共赢的可行性路径:建立独特的想象域
国潮电影主要集中于动画电影和幻想类电影两种,主要是因为这两类电影最能够基于传统民族艺术,建立一个独特的想象域。
动画电影有针对性地发挥自己的类型元素,吸引相应的观众群。在导演的设定中,相较于《白蛇:缘起》自身的唯美风格与合家欢气质,《白蛇2》使用了暗黑视效和朋克风格,更加针对青年受众群。
三、总结与评价
国潮无疑也是优秀国产电影之潮,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现代性转化、与脱域共同体的对话、对建立想象域和触达知觉的重视,都在推动着国潮继续涌动和奔腾。
不能忽视的是,潮流是动态发展的。如何让国潮电影从文本和产业层面深入发展,达成更多的共同体;如何让国潮电影从新兴的电影现象凝结成一种彰显当代发展趋势的优秀文化;如何让集中于动画与幻想类型的国潮电影推动电影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仍是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1.弗里茨·朗电影的叙事风格、角色价值与历史意义- 倪鹏 - 电影评介 - 2021
2.艺术百科全书- 本社编 - 北京:知识出版社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