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整理计划10(《论语注疏》南宋蜀刊本)

识句读之趣,赏古籍之美!

版本
《论语注疏》十卷
三国魏,何晏注
唐,陆德明释
宋,邢昺疏
南宋时蜀刊本,PDF.

因水平浅陋,难免疏漏错误,烦请指出,不胜感激!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郑曰:子禽,弟子陈亢也。子贡,弟子姓端木名赐。
亢怪孔子所至之邦(接34)

必与闻其国政,求而得之邪?抑人君自愿与之为治。
释:贡,本作赣,音同之。与,音余,下之与同。抑,于力反。亢,音刚又苦浪反。必与,音预。治,直吏反。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郑曰: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之,与人求之,异明人君自与之。
疏:“子禽”至“求之与”。
正义曰:此章明夫子由其有德与闻国政之事。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者,子禽疑怪孔子所至之邦,必与闻其国之政事,故问。子贡曰此是孔子求于时君而得之与?抑人君自愿与孔子为治与?抑、与皆语辞。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者,此子贡答辩也。敦柔润泽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和从不逆谓之恭,去奢从约谓之俭,先人后己谓之让,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与闻国政。他人则就君求之,夫子则修德,人君自愿与之为治。故曰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诸、与(接35)皆语辞。

注“郑曰”至“为治”。
正义曰:云“子禽,弟子陈亢;子贡,弟子姓端木名赐。”者,家语七十二弟子篇云“陈亢,陈人,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史记弟子传云“端木赐,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求而得之邪”者,邪,未定之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