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澳洲人太夸张!开直升机下地干活,出门坐马车,喝啤酒要自酿的

2023-01-14 17:59 作者:福大人爱旅行  | 我要投稿

记得有那么一阵子,中国的富人、官二代、富二代时兴海外移民,甚至有工薪阶层为了子女教育也会选择移民去欧洲,因为欧洲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要比国内有优势。但与这些人不同,还有一些天生具有开拓精神和田园梦的人,特别向往移民澳洲,尤其是喜欢澳大利亚。

这些选择移民澳洲的人,他们的理由归结为澳大利亚地广人稀,随便包一块地就可以经营牧场,过上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于是,多数人移民去了欧洲,少数人则跑到了澳洲。后来有些曾在澳洲打拼的中国年轻人还在媒体上讲述过自己的创业和牧场生活的经历,把澳国人的牧场生活描述得让人眼馋。那么,真实的澳洲农村牧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福大人就带你去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的郊外农村去感受一下真实的牧场生活。

这次,我借着体验澳人生活的机会来到了布里斯班,被当地朋友介绍去了市区以西100公里的阿尔福德(Mt Alford)地区,据说那边的农民都有自己的私人牧场,一些小镇人家还开放了针对游客牧场生活体验的休闲旅游服务,比较适合我们这种深度型的外国游客。我们驾车驶出布里斯班市区,按照导航指引一路向着目的地方向疾驰,沿途可以看到一些交通提示牌上印着“袋鼠出没”的符号,很有澳洲风格。确实,不仅在高速公路上有袋鼠触摸,其实在普通的澳大利亚街头公路上不分白天黑夜,总有袋鼠乱窜(例如本文图1那样),也是一大安全隐患。

我们要去的阿尔福德地区并不靠海,是个标准的澳大利亚内陆山区小镇,沿途全都是大大小小的农场庄园,最多的是葡萄园,还有薰衣草园,还有一些养牛场,还有的农场种植着我不太认识的农作物。即使这样,无人管理、长满荒草的土地仍然很多,澳大利利亚确实人少地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居住在澳大利亚山区里,并不等于人穷,相反,当地有钱人更愿意在山区购买私人牧场或者盖一处大别墅,再或者开辟一片高尔夫球场,放牧、打球、耕种,日常邀请城里的朋友来自己家别墅住一住,这就是他们的日常,逍遥自在,与世无争。至于牧场的作物或者牲畜的产量,那都根本不重要。反而住在市区的人多数是生活拮据的普通百姓,公寓房才是他们的归宿。

到达阿尔福德牧场小镇,我们被当地人领进了他家的牧场参观。那是一片大约有几百英亩的土地,但只零零星星种了几片薰衣草和一片葡萄园,其余全部荒废着没有开垦。牧场的中央有一处拍摄婚纱照用的小教堂框架建筑。

据牧场主人说,他的主业是酿酒和卖酒,葡萄园是他家最宝贵的财产,每年都能靠着自酿葡萄酒带来不菲的收入。种薰衣草单纯是为了兴趣为了玩儿,为了给朋友们观赏,顺带卖一些薰衣草精油护肤品之类的小东西。农忙的时候,牧场会通过互联网招聘来澳大利亚旅行打工的各国年轻人,按时薪付钱给他们,农活干完即解除劳动关系。

我之前在拉萨旅行时认识一位四川驴友,去年就来了澳大利亚,一直在某家农场打工,据说干的是西红柿和胡萝卜采摘的工作,不仅雇主包吃包住,而且每周还可以领到五六百澳币工资(1澳元约合4.6元人民币),要说换算过来每周2500+的收入其实也不算低了。

牧场的面积很大,我们不能全部走遍,只能走马观花看个大概。在牧场主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小教堂旁的茶座休息,边乘凉,边聊天,期间牧场的工作人员贴心地送来了牧场主老婆手工制作的风味冰淇淋,据说里面有薰衣草的配方,吃起来味道很赞!牧场主夸口说,在阿尔福德地区,几乎每一户农民家庭只要付钱都可以拥有广阔的土地,并且土地是可以继承的,传给儿子孙子或者你想赠送给谁都可以。有了土地你可以盖别墅,建高尔夫球场,或者圈起来养牛羊,种花草和葡萄园……随便你折腾,只要你付了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有人买下大块肥沃的土地却什么也不做,只是让它荒着长野草,每年光靠收割几次牧草卖给别的牧场,都有大几十万的可观收入!

就在我们茶歇时,一只表情傻萌傻萌的小袋鼠蹦蹦跳跳地来到我们身边,它可能是被桌子上的冰淇淋吸引了。我们问,为何不修建围栏,防止野生动物过来捣乱?防止牲畜走失?牧场主说,围栏可以保护牛羊不走丢,但无法防止袋鼠的入侵,在阿尔福德地区到处都是袋鼠,总数量是当地人口的上百倍,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出没。实际上,袋鼠在澳大利亚不算益兽,它们啃食牧草,破坏果园,糟蹋植被,完全不太被当地人喜欢。所以,有时候,它们也会被端上餐桌……

为了让我们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牧场和当地小镇的情况,农场主叫来了邻居,打算开着两家的小型直升飞机从天上带我们看看他家牧场,顺便让我们也从空中观赏一下阿尔福德山区的风光。据牧场主说,因为每一家的牧场都十分巨大,如果开车巡视效率很低,所以直升飞机就成了当地每一个牧场的基本配置,开车不方便或者紧急情况,他们就会开着直升飞机去巡视牧场、轰赶牛羊,也可以用来寻找牧场走失的牛马。当有游客来玩的时候,也可以载着大家观光一下。这也太夸张了吧?我只是到咱们国内有牧区用无人机放羊放牛,没想到澳大利亚也这么“豪横”,所以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你千万不要看不起农民,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比你富有多了!

我们坐进驾驶舱,直升飞机缓缓起飞,映入眼帘的是大地上零星的农庄房舍,每个村落都很袖珍,三五户聚在一起。那些修剪整齐的绿草地是高尔夫场地,也是农庄自有财产,远处有几片农田,而我们所看到的树林区域则全部是无主之地。

农场后面的山脉区域没有人居住,也不开矿,这种“浪费自然资源”的情况在当地很普遍,这当地人来说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所以只能算荒地、荒山和荒林。据说,每年当地各级政府都会付钱请人组织几次有规模的森林砍伐活动,以灭绝山区林火带来的安全隐患。澳大利亚人这种观念差点颠覆了我们的认知——难道树林多,比山火更可怕?!

阿尔福德地处山区,地势比较高,在山与山之间有很多湖泊水库,除了用来灌溉当地农田之外,也可以对下游的布里斯班城里的布里斯班河进行水源的补充。

这就是阿尔福德小镇的中心区,仅有这三十几户人家,这在国内可能还没有一个村民小组的规模大,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澳大利亚农村小镇了!仔细看,每家每户都是独立的二三层别墅和带草坪的小花园,他们的牧场就在小镇的周边地区。住别墅,牧牛羊,干农活,打高尔夫就是当地人每天的日常。马克思在写下《资本论》的时候曾经说:可悲!资本主义下的生活,活得不像人。此时此刻,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理解这句话了。

直升飞机返回牧场基地,从空中再看一看接待我们的农场,整齐的葡萄园要不多久又要到采摘的季节了。到时候,可能又会有前赴后继的旅行打工者来到这座农庄生活一段时间。

农庄里的私人订制啤酒。

午饭时,我们来到小镇上唯一的餐馆(同样是一户农场家庭)吃饭。餐馆主人把他家自酿的几种风味啤酒和葡萄酒端了上来,请我们随意品尝。原以为当地农场家庭的粮食和蔬菜是自己动手种植的,已经很不错了,原来啤酒也是他们自己酿的!

据说,当地一些农庄的土地专门用来种植小麦和葡萄,就是为了酿造啤酒和葡萄酒。从种植到管理,从收获和酿造,全家人一起劳动,一起享受胜利果实,过着丰衣足食的田园生活。而这些自酿的啤酒和葡萄酒因为产量小,非常小众化,在超市里根本见不到。农场会把自家酿出的啤酒、葡萄酒贴上符合家庭特征的个性化的酒标,甚至根据酒水的口味口感不同,在酒瓶上印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个人形象,以示该口感是这位家庭成员的最爱。这也太夸张了吧!

见我们对当地农副产品兴趣浓厚,餐馆主人一股脑提供了十几种自产的美食和果蔬,让我们尽情品尝。很难想象,这些葡萄酒、啤酒、香肠、火腿、面包、蔬菜、黄油,居然都是牧场里“长”出来,全家人手工制作的!看来,西方世界也有能干的勤快人啊。

饭后,农场主邀请我们乘坐小镇上的特色交通工具——古典马车在周边溜达。我问他马车是不是只给游客乘坐?农场主说,马车确实给游客使用,但在没有游客的时候,这也是当地人去牧场周边巡视,或者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而开汽车在当地人看来,那是一种奔波劳碌的状态,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OMG,这……

坐在古典马车里,听着有节奏的马蹄嘚嘚声,看着路旁牧场里乘凉的牛群,太惬意了!

回到接待牧场,牧场主邀请我们继续品尝他家自酿的各种葡萄酒,每一种酒品上都贴有个性化的酒标。农场主是个对葡萄酒很懂行的人,祖上是从欧洲流放到澳洲的罪犯,从上三代开始,他们家人在当地自酿葡萄酒人,所以他家的酒水在当地来说也是卖得最好的。

别看阿尔福德小镇规模不大,但小酒馆却有三四家:平均每十几户家庭中就有一户开有小酒馆。当地的酒馆做的是夜间生意,而白天像我们这种大模大样泡酒馆的人非常少。

在结束了一天的牧场访问,即将离开阿尔福德山区小镇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群大袋鼠,它们大模大样地在一处高尔夫球场乘凉,看到我们的汽车经过,一不逃跑,二不献媚,俨然一副地主的样子。阿尔福德的袋鼠和当地人一样,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不得不承认,这种状态是现代社会里,绝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求的目标,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的桃花源、乌托邦式的生活!

喜欢旅行的朋友,欢迎关注我,告诉你出门旅游那些事儿,,其实哪儿都行!



澳洲人太夸张!开直升机下地干活,出门坐马车,喝啤酒要自酿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