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哥大右手伯克利,我“捡漏”去纽约

背景介绍 .
清华大学数学系18级, 经管学院经济学双学位
GPA一般
Ad:Columbia商学院MSFE, Baruch MFE, UCB IEOR Fintech, NUS Quantitative Finance
GT:105+323+3.5
实习经历:三段金融公司实习
一切开始之前
留学申请本身就是一件充满了很大变数的事情。因此保持一个不卑不亢的平常心是最重要的。平日多行善事,相信玄学~
申请前
方向的确定主要源自于我上大学伊始就明确的出国道路和金融方向。鉴于我本科数学专业的背景,金融工程金融数学这类方向是最适合我的金融分支,加上它当时也处于一个比较吃香挣钱的状态(就是这么庸俗hh),所以就很早确定了这个大的申请方向。
其实我的大一大二过的还是比较自由而散漫的,总有一种进入大学就要告别过去的生活模式迎来新生的感觉。社团、艺术团、各种晚会活动都能见到我的身影。随之到来的就是不忍卒读的一门门成绩,在最夸张的时候甚至在保研线附近疯狂试探……好在大三的专业课稍微找补回了一点点(当然这里不建议模仿,大一大二的基础课还是要好好学!)
校外实习方面,我的这三段实习有中金这样的大机构也有学校附近的小公司;有托家里人关系寻找的,也有走访老师、运用身边的就业辅导资源得到的;做的内容也从简单的分析数据到构建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分析金融问题不等。这几段实习不仅丰富了我的简历,也帮我拿到了两封推荐信。
我的英语考试也非常极限。作为一个拖延症晚期选手,我的申请季都已经开始了却还没有考出来成绩,更经历了家考被hold一个多月才出成绩的悲惨经历qwq 所以那一阵儿心态也比较崩溃。这两门考试都不适合拉长战线。分别找1-2周时间集中去看,突击练习大概就可以压线过了。
申请&等待
申请季大概是兵荒马乱的,抱着一种“我全都要”的心态,我在早期很难将任何一个项目从我过饱和的选校初稿中剔除。
我又是比较幸运的,Baruch的offer让我早早告别了失学儿童,因此在后期的选校中也做了更为激进的调整,拿掉了不少之前认为的“保底校“,只申”Big name“。但这样就需要承受更多的拒信。在3月底Berkeley的offer来之前真的处于一个被拒麻了的阶段emm。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可喜可贺的,称得上一个圆满的申请季了~
关于世毕盟
我早在大一下学期就找到了世毕盟,也是在那时老师们就帮助我确定了未来的申请方向,让我成为了最早做准备的那一批人。在之后的选校中老师也给到了不少针对性建议。如哥大MSFE,伯克利Fintech都是没有在排行榜中的项目,可能也被很多大佬们忽略而让我得以捡漏hhh。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更是给到了保姆级的指导,尤其对Baruch更是研究了个透彻,让我有了充足的准备。
而在我最低谷的大二时期,甚至即将掉出保研线时,老师也没有放弃我,依旧给到了我很大的鼓励。如果没有这种鼓励,我很可能在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中继续一步步沉沦下去。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不问收获,但求耕耘。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