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怎么解读城市与楼市?你试一下这三本书,看后豁然开朗!

2021-11-29 23:54 作者:西安有房  | 我要投稿

大到怎么看待一座城市的未来,小到怎么判断地段价值,都缺不了这样一个工具:「枢纽思维」。

 

如果你不具备「枢纽思维」,很容易错判价值走势。今天乱翻三本书,或许有助于你理解「枢纽思维」的重要性。

 


第一本书:

「月牙形地带」造就了刘邦与项羽

 

先来翻日本汉学家佐竹靖彦写的《刘邦》。这本书谈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泗水系月牙形水乡山泽地带」。当时这里有一条很大的河流,叫泗水,刘邦当年担任的就是「泗水亭长」。

 

刘邦和项羽的故乡,陈胜吴广起义的大泽乡,都在这个「月牙形地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苏北与皖北交界处(徐州、宿迁、淮安与宿州)。

 

为什么「月牙形地带」能成为反秦大本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修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但修到「月牙形地带」,就修不下去了,因为那里水网密布,沼泽丛生。

 

这种朝廷无法有效管理的水乡山泽地带,就变成了逃难的好地方。再加上这里恰好是楚国、韩国、魏国、齐国交界地带,同时距离赵国也很近,所以,秦灭六国时,无论是逃难的普通人,还是避难的各国贵族(比如韩国贵族张良、楚国贵族项羽),都汇聚到了这个「月牙形地带」。

 

这些人对秦帝国没有认同感。刘邦集团的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灌婴、韩信、彭越等等,都是来自这个「月牙形地带」。

 

这个「月牙形地带」,就是典型的枢纽地带:它是齐楚赵魏韩的交界地带,离这些国家首都都很近,因为秦灭六国这个契机,而大量吸收了这些国家的人才。

 

佐竹靖彦是用「枢纽思维」来重新解读秦末汉初的中国,我们可以用「枢纽思维」来判断一座城市的未来或一个新区的前景。

 


第二本书:预言了20世纪


 

再来翻一本很薄的书:《历史的地理枢纽》。它其实就是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的两篇论文而已,但影响极其巨大,是西方地缘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你甚至可以说,这本很薄的书,预言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美苏争霸。1887 年和 1904 年,麦金德的这两篇论文先后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什么都非得攻打莫斯科?苏联何以能跟美国争霸?麦金德事先给出他的独特视角:他把包括俄国欧洲部分在内的东欧,称为「心脏地带」(即地理枢纽):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

 

「心脏地带」的背景是:当时的欧亚大陆正在建设大量的铁路,正是这个历史契机,激活了它的枢纽价值。

 

麦金德是用「枢纽思维」来解读整个世界,薄薄的一本书,几乎讲透了整个 20 世纪。我们不用解读整个世界,我们只需要用「枢纽思维」来感受一下不同城市、不同城区会有怎样的未来权重。


 

第三本书:重新理解当代中国


 

第三本书,你可能更熟悉:当代中国学者施展先生的《枢纽》。他用「枢纽思维」重新解读了整个中国:三千年以来,中国历史就是中原与草原、高原、西域、海洋的互动史。

 

他的「枢纽思维」,应该也是受了一百多年前麦金德那本《历史的地理枢纽》的启发。不同的是,翻完施展先生的《枢纽》,你会更理解当前中国各种现象的合理性。

 


总结一下


 

翻了这三本书,我们能获得什么启发?

 

所谓枢纽地带,一开始很可能是「三不管」的交界地带,但只要碰上一个恰当的历史契机,它就有可能一跃成为人才聚集的活力地带。

 

任何一个不毛之地,只要给足这三个条件,它就很有可能一跃成为能量爆棚的枢纽——

 

●周边都是高能节点

●包括轨道、快速路在内的交通路网连接

●一个恰当的历史契机

 

这就是「枢纽思维」。你试着用几次,可以把很多问题看得更清澈。

文|刘德科

怎么解读城市与楼市?你试一下这三本书,看后豁然开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