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伦理智性主义(2-1-2-1)——苏格拉底的哲学,“知识助产术”、“

2-1-2-1.伦理智性主义(Ethical Intelltctualism)
-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
- 在场域论上是城邦的维度(现实世界)和神圣的维度(理念世界)的对立,现实世界/城邦不是无条件的,而是需要另一个超越性/外部的神圣维度(理念世界的必然性)对现实世界/城邦的维度进行束缚
- 在本体论上认为本体是理念世界,只有理念世界是真实的,具有本体论地位,而现实世界没有本体论地位
- 在认识论上是知识与无知的对立,真正的知识即美德,有本体论支撑,指向且能够把握理念世界(基于神性);而无知没有本体论支撑,无法把握理念世界,指向现实世界
- 在目的论上追求德性/美德(包含着对城邦的法律/共同体的服从),来维持平衡。对于城邦/共同体有着最低限度的尊重,但同时也在以归谬的方式批评并推进城邦/共同体
- 苏格拉底认为人注定是无知的,对既有的伦理道德标准表示怀疑(认识到理念世界的符号学框架渗透于真实世界之中,而城邦的大众没有把握到),真正的知识超越共同体规定的标准,指向理念世界的维度,因此要获得知识只能通过神谕,而自己是神圣的信使(混淆了自己第一人称和神的声音,自己不持有意见),通过具有伦理价值的智性活动(以辩证法/探问法/知识助产术的形式,从爱欲eros的维度中诞生)找出符号系统的内在不一致性/归谬(非法的)与众人的错误,得到精纯的普遍性(即美德/知识,是否定性的),最终将神圣的理念接生到现实世界中,揭示美德/知识与无知,使众人更有德性,推动共同体的进步
-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就是练习面对死亡,不是生物学意义的死亡,而是设想整个世界的背景性框架消失,去面对作为虚无的主体性,哲学就是不断使用不同的架构去填充这个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