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来,俄罗斯海军为何总是虎头蛇尾?


从沙俄时代开始,俄罗斯民族就把抢夺四面八方的出海口,作为国家最高战略,为此不惜发动了几十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从别国手里抢夺了芬兰湾和黑海的出海口和海岸线,但是即使已经获得了西北和西南方向的出海口,但这些海域仍然是可以被沿岸国家轻易卡死的内陆海,沙俄的海军,仍然长期“在澡盆中锻炼”!从彼得一世开始,沙俄最高层就极端重视海军建设,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西北海边,彼得一世还亲自微服到荷兰的船厂学习造舰。此后沙皇俄国各方向的舰队建设,也逐步有模有样。但是1856年开始的克里木战争,让沙俄早期的黑海舰队付之一炬。而1905年在东方开始的日俄战争,又让沙俄的太平洋舰队被刚刚崛起的日本人摁在地上暴打;万里迢迢派出增援的第二太平洋舰队,成就了对马海战的历史性完败。沙俄帝国的海军家底基本丧失殆尽。而此后十多年沙俄帝国自身也走到了尽头。
到了红色苏联时代,红海军起步并不快,长期可有可无,即使在卫国战争中,起到的作用也极其有限,二战前和二战期间苏联海军几乎没有进行过什么大规模的海战,更没有航母参战。二战后的苏联,为了和美国在全球争霸,才开始注重起海军建设和航母项目。但是又在航母发展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原因主要有几条:苏联是北方陆地大国,不冻港很少,而且要进入辽阔的外海,就必须途径很多不友好国家的狭窄水道,先天不利于航母的发展;苏联历史上没有英日美法的航母传统,探索航母比这些国家晚了几十年;苏联领导人一直不重视水面舰队建设,或者说潜意识里就认为水面舰队规模永远比不过美国,就干脆不去比!而重点发展不对称武器,比如反舰导弹和潜艇,并把包括航母在内的水面大舰队贬低成“一群随时可以击沉的鸭子”!
但是,发生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面对美国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强大水面力量,只单纯发展潜艇和反舰导弹的苏联海军,只能公开被羞辱!赫鲁晓夫无奈的选择迅速妥协求和,让苏联丢脸不少!终于认识到只靠核潜艇在关键时候会掉链子。

此后苏联开始探索航母舰队的建设,先发展了携带垂直起降飞机的“基辅”级航空母舰;后来又发展出改进型——采用滑跃式甲板的“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在苏联解体前发展出了第三种,既具备滑跃前甲板又在斜角甲板安装蒸汽弹射器的乌里扬诺夫级航母。
苏联人在前两级航母,一直没有搞清航空母舰的战略意义,也没有把航母当做未来舰队作战的核心,只把航母当成反潜和反舰的辅助装备,仍然在甲板上下安装大量的重型反舰导弹,苏联海军称前两型“航母”为“载机巡洋舰”。
直到乌里扬诺夫级航母开建,苏联在西方的影响下终于打算建造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的真正的“航母”,但滑跃和弹射混合的起飞方式,也是脱离实际的表现,若实际装备,无疑会给甲板起飞和调度造成极度的混乱,大大降低这类航母的实际作战价值。
随着1991年庞大帝国的轰然倒下,而后成立的俄罗斯海军,在十几年内军队发不出工资,海军基地被断电,大批水面舰艇和核潜艇被迫停在港口生锈十几年,直到最终报废!
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家,美国人出钱,让只建造了40%的乌里扬诺夫号拆毁了事。而最早的基辅级干脆当废铁买了;唯一一艘半成品,瓦良格号也被乌克兰卖到了中国。

俄罗斯手里只剩下一艘百病缠身,内部破烂如垃圾堆一样的库兹涅佐夫号,以俄罗斯当前的“去工业化状态”,能否修好库舰,还是个未知数;但俄罗斯仍然对外宣传要建造8到10万吨级双滑跃甲板的“暴风雪”级航母,只能是PPT强国了。
俄罗斯海军几百年来的问题,在于在国力强的时候,海军资源不能集中;而在国力弱的时候,必须集中力量先保住陆地边界的安全,对海军的资源投入就更少了。按照目前的趋势,俄罗斯海军还将继续衰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