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理学人看岭碎碎念之自我成长:数一数岭带给我哪些第一次

2021-07-16 14:14 作者:寒玎  | 我要投稿

    最近三次元非常忙,绞劲脑汁还是对自己做的材料不满意,但暂时没有新的思路只能先这样了。之前计划写的温客行已经写了一半,实在抽不出时间完成。但今天却先把这个部分写出来了,实在是因为不吐不快。这两天如果关注两位主演的人应该知道,简直腥风血雨,我是第一次了解内娱这些东西,之前我都是作为反面教材看这些东西的,不可能有情感带入。毕竟追星现象有很多心理方面的内容,饭圈文化因为我的学生们我也需要了解一些。所以今天这篇文算是我的一些自我反思,回忆一下这部剧和后续关注两位主演带给我哪些变化。我一直认为,能让人做从不做的事情,那就意味着这是一次自我成长,但怎么让这个成长往好的方向发展,需要不断的反思。


一、第一次看电视剧,不仅没有跳过任何部分,还看了不止一遍。

这部剧我从头到尾没有快进看了一遍,思考一些细节又看了一次,看B站rection又看了好几遍。最后写文又把部分内容翻出来看了。

以前我看电视剧、小说之类的,全部都是快速翻完就结束,书我都很少会再看第二遍,更何况电视剧。让我没有跳过一点点,从头到尾看完的电视剧,至少现在我一部都想不起来。

现在想想,我对电视剧确实是抱有一些偏见的。认真想想,我其实看电视剧少不仅仅是因为忙,也是因为我自己对文字的处理要快于影像,所以不是电视剧的问题,是我自己的需要。打破偏见从看清楚自己开始。


二、第一次花时间为一部电视剧写剧评和分析。

以前我只写过电影和书的感想,从来没有任何一部电视剧带给过我什么强烈的反思。这是第一次,仔细想来不仅是剧本身,还有剧的售后,包括两位主演的神奇,带来了持续的冲击。


三、第一次因为电视剧喜欢上演员。

是的,我不得不承认我喜欢两位主演,这个真的很打脸,我一直以为我不会喜欢什么和我没有关系的人。要知道此前,我唯一承认自己喜欢过的、不属于我身边的人,是以身殉道捍卫和发展了日心说的乔尔丹诺·布鲁诺。

现在回忆起来,因为看山河令有花絮这个东西,让我一不小心我对张哲瀚和龚俊两位主演产生了好奇,然后就去稍微了解了一下(看了一些采访),结果因为两人非常值得欣赏的性格上头了。当然,我不瞎,对两人的互动那些惊人操作也是惊叹不已。娱乐圈里像他们这样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确实看得出两人的本身的真诚和勇气,以及敢于相信彼此,也接受彼此,给予彼此力量的互动。两位演员身上真的有很多闪光点,比如张老师的聪慧、拼劲、从一次次挫折中站起来的意志力、不服输的人生态度、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的阔达;俊子那乐观积极的人格品质,安定人心的力量、谦逊有礼为他人着想的同理心水平,敬业合作的工作责任心……最重要的是,这就是他们真实存在的样子,清醒而通透,而不是小说里的,理想中的。


四、第一次愿意了解明星、粉丝圈、娱乐圈和追星。

我从小我就觉得追星非常莫名其妙,从未曾因为一个影视作品而对演绎这个作品的人感兴趣过,所以我对娱乐圈也不感兴趣,从来不会查看娱乐新闻。小时候的自己有些鄙视追星这件事,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了解演员本人好像在窥探他人隐私,内心是抗拒的,而且对于一个和自己生活完全没有交集的人,为什么会有兴趣我也是完全理解不能。后来长大一些我慢慢可以接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我可以不同意他人意见,但不能不接受他人与我不同的行为,更没有权力直接认定这是错的。

我觉得自己不追星可能还有一点原因是我以前没意识到的,就是我对容貌是真的不在意,不可能因为颜值喜欢明星。看岭的时候,好多人都说温客行月下摇扇的画面让自己垂直入坑,我是真的没有感觉(不是我觉得不帅,就是不关心,没反应),当时我只觉得这个地方好尴尬,温客行好装。阿絮第六集卸妆那里,对很多人都是暴击,我当时却只关心阿絮让老温给他弄东西吃后心满意足的表情,代表他对老温卸下心房。

看完剧之后,随着了解两位老师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我对于那个“张老师颜值不行”居然是他的一个所谓黑点真的非常无语。在我而言,颜值为啥会重要啊,我一点也没在意过两人的颜值,不影响我很喜欢他们啊。

我对于一个人好不好看会随着我对这个人的了解发生变化,如果我觉得这个人不行,我是真的会觉得他变难看的,如果我喜欢这个人的性格,我会自然而然的觉得他好看,所以更坚定了我颜值不重要的想法。我并不是看不出来人的长相美丑,只是颜值会被我自然而然的忽略。很长时间里,我都一直以为人人都这样,直到看这个剧我才再次理解,颜值在很多人那里的重要性和我真的不同。这又是这部剧打破的我一个偏见。

话题扯远了,拉回来。基于对两位老师的喜爱,以及我自己的职业需要,我开始尝试了解粉圈和追星的事情,以便和学生有更多可以讨论的话题。现在我虽然算不上称职的粉丝,但也不能算真正的路人了,知道了好多饭圈用词。我对于一个明星可能带给自己的粉丝哪些东西有了更多的认识。明星本人的性格也会吸引与他有共同兴趣爱好和世界观的粉丝,当然前提是这个明星展示出来的是他本人的样子(好像娱乐圈并不是所有明星都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全部展现出来)。粉丝之间也会因为共同爱一个人,而产生归属感,因为那个崇拜、喜欢或者倾佩的明星有更多努力的动力,这都是追星可能带来的美好。

在我看来,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粉丝群体如果无人引导,其实会是各种各样的,所谓同担也并不是协调一致的,毕竟人与人的观点差别那么大,根本不是海哲、俊味仙、橘子皮这样就能分类的。粉丝群体内部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态度,因此粉丝群体会出现管理、后援会等内部的官方领导者来引导大家。

我也是这部剧后才知道有职业粉丝、粉丝管理这样一些操作。操作的好,好的明星会对粉丝产生正向的影响,当然也会产生经济利益。为喜欢的明星花钱,其实是一种精神付费,满足的是自己的精神收获。因为爱而付出本身也是一种精神享受,没什么不好。

这是这一段时间通过我对粉圈和追星的小小了解,想到的一些东西。

当然至今我也觉得粉圈有些部分很畸形,追星文化的兴起有明显的人为引导痕迹,粉圈经济更不用说,那就是为了利益不顾底线的行为。举个例子,对100%爱的追求,这就是非常可怕的引导。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一种爱是必须通过唯一才能证明的,但粉圈却非常在意这一点。

还有因为对自己的正主非常在意,而攻击其他人的行为也非常莫名其妙。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自己的看法是,粉丝才是和明星本身的生活圈毫无关系的人,其他明星之间却不是。一个明星就算真的讨厌另一个明星,那也是他可能的同事,万一必须合作的时候都需要保持表面的和谐,粉丝之间天天恨死对方?这是什么神奇的脑回路?生活中我们有那么多恨不得对方去死的人吗?讨厌也无非是避开尽量不见,不说话而已吧?去骂人、攻击别人甚至攻击别人的家人?

当然这一点看最近几天的腥风血雨也明白,潜在的利益可以让人做出多么可怕的事情。我自己的理解,网络的虚拟性很容易放大情绪,看不到表情,人们就很容易将情绪通过文字夸张的表达出来,不会被当面痛骂甚至挨打,很多人就更容易出口伤人。现实生活中需要压抑的情绪,没有力量处理的负面能量,通过网络很容易释放出来,而看到这些带有强烈负面情绪的文字,也很容易因为本能产生同样的负面情绪,因此网络骂架非常的吓人,很多平时非常文静的人也会变得恐怖起来。所以有目的利用这些情绪是非常容易的,最近几天的事太明显的带节奏了。

很多人被引发强烈的负面情绪之时,其实很难意识到这些情绪不是我的,而是被别人搅动带动的。我需要的不是反驳回去,而是思考自己真正愤怒的是什么,那些东西为何引发了自己的愤怒,仅仅是因为被不公平的对待了吗?我是否联想到了哪些过去属于自己的不满之事呢?我可以怎么处理这些愤怒?选择哪一种对我自己来说更有积极作用?如果是现实生活中生气了,我会做点什么?以上其实是非常典型的心理健康理念下的情绪处理方案。可以忽略过去。

总之,因为他们我好像更能理解追星这件事了,但也确实觉得粉圈需要整顿,支持国家行动啊。


五、第一次了解真人rps。

以前我看同人文从来不看真人同人,文笔再好也看不下去,实在是有心理障碍。一旦带入真人我觉得羞耻感爆棚,就是那种窥探人隐私的感激。如果是角色同人,我就完全不挑,只要文笔好,什么诡异的cp我都能接受。这也是我听不下去广播剧的原因,有声音影像了就很难随便想象了。

能够接受这对真人, 还是因为能看得到两人的关系,所以才不会觉得带入真人太过难堪。当然,他们两人的真人同人文我也不是特别能看下去,因为了解越多,就对两人的情感线有了自己的一些推理,一旦和我不一样就有点跳戏。


六、第一次看到更广阔的不同观点

我多年看耽美文,也算是腐女了,非常讨厌因为腐向而随便套真人的行为。也因为自己的专业原因,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也有一些学术性的了解,所以非常不能接受以夫妻、男女之间的方式或称呼,来对标同性之间的感情和行为,所以对爸妈、老婆这些称号我其实接受不能。但听了一些up的表达,“我用自己的性别赞美我喜欢的人”等等,我发现我现在能接受了。虽然我自己还是不会这样叫,一般都是喜欢称呼张老师和俊子。但这让我了解到,有些事情本没有我以为那么原则,真实的人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看了一些i絮,i温,两位老师毒唯言论,我也更能理解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人性这一点。作为心理学人,在咨询室内见到的还是人性的冰山一角,那些让我难受的世界观人生观该怎样求同存异的去工作,这也是这一切带给我的成长。


其实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现在的网络骂战。一个个热搜和相应的公关,这就是大量的钱,所以这些事情虽然让人恶心,却不可能短时间内消失。无论何时,别人发疯不能跟着就发疯。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改变一个人的看法,需要别人本身就有疑问,或者有包容的心态,也需要那个人对你抱有善意而不是恶意,之后才可能发生沟通和改变。从一开始就想要互相打倒对方的争论和互骂全是情绪,不可能有有意义的观点输出,因为彼此都是听不进去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呼吁别下场,别对线,因为没有意义,反而正中那些花钱搞事情的人下怀。

心理学人看岭碎碎念之自我成长:数一数岭带给我哪些第一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