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攻略)清华深圳研究院|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互联网+就读体验与考研经验分享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清华深圳研究院,互联网+和互动媒体设计技术这两个专业的考研的情况。除了关于考研的信息,也会有关于院校、导师的信息,所以保研的同学通过这篇文章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信息。
本篇文章来源于:MR: Wen学长。
一、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专业介绍
回到我们的正题。这个专业的游戏相关的技术和设计课程其实都是由腾讯的一个高级专家去进行设计和授课的。此外,我们每个学期会参加一些由南加州大学教授所举办的工作坊,在工作坊里面会和世界上一些顶尖的游戏设计师进行互动,比如说像我们大家知道陈星汉,还有顽皮狗工作室的一些设计师去进行一些交流,学习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并且会产出一定的游戏原型。
我个人的话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设计并实现了两款桌游、完成了两款游戏概念的设计、分析了5款以上的热门游戏、设计开发制作了3款的mini game、合作完成了两篇互动媒体的课堂论文、撰写了5篇游戏相关的学术论文笔记,工作量还是不小的。
我们接下来讲一下深研院的专业情况,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大家也知道它是清华唯一一个异地的研究生院,它的任何录取标准、申请要求、学位授予与本部是完全一致的,录取通知书、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也是完全一样的,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去担心这个会不会在以后的就业会有一些差别,是完全没有的。但是可能校招宣讲会会有一些差别,但是只要你去本部去参加校招的话也是完全一样的。
然后大概讲一下 imdt的专业的情况。因为我个人是在互媒专业,所以我后面也会着重会侧重于互媒专业的一些细节。那么互媒专业的话,刚才也说了是和腾讯一起共建的一个专业,它本身是一个专硕的教育,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去开展一个科技和社会的应用研究。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话,它的课程会既涉及到技术,也会涉及到一些设计思维,也会有领导力、合作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如何用世界语言来讲中国的文化和故事。大家不要觉得这个只是客套话,因为其实对你们考研的初试和复试还蛮重要的,它其实会从这个里面去考察一些元素,比如说手绘题,可能后面会有一道手绘题会考察,考察的就是你的表达能力这样。
2、开放平台的构想
它开放平台的构想其实是希望构建一个跨学科的平台,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的专业课是融会贯通的,比如你会有音频相关的课,有游戏引擎相关的课,有美术相关的课,有叙事相关的课,也有一些设计相关的课。
3、导师选择
其次是你的导师的选择,你进来以后你可以选择的导师范围挺大的,技术的、艺术的、心理学的还有社会科学的老师都有给大家选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所以还是挺开放的。
4、互动媒体培养计划
其次讲一下互动媒体的培养计划。它是由两个分组成,它本身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的,所以他的研究能力体现在科研分,互媒创新能力体现在作品分。
科研分的话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科研论文,专利,软件著作。互媒的分就是有一个游戏作品就行了,但是有些作品的要求也比较高。之前说的是至少要上架到steam上的一个作品。其实不说毕业设计答辩的要求,本身我们这学期有一门课叫做游戏制作工作坊,工作坊的话本身也是有要求产出一个作品,然后上架到steam,所以还是蛮硬核的,因为你有科研,也要有作品,而且这个作品也是要有一定含金量的,如果你要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话,那么你这两个分你都必须大于0,这两项都需要参与。
5、互动媒体课程
然后我们看一下互动媒体的课程。其实基本上都是腾讯老师去上的,包括互动媒体的导论,互动媒体的设计基础,还有心理学开发基础,游戏引擎这些。就除了心理学是清华教授上的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腾讯的老师上的,而且都是腾讯的一些非常资深的专家。
其次就是研一下学期有个设计进阶和工作坊是必修的,还有个制作工作坊,我们现在在做的是要产出一个上架到steam的游戏,其实把这个完成了,毕业要求也基本上完成了。还有一些专业的选修课,叙事设计、美术表达,这些我上了两个星期感觉其实不是特别难,不管你有没有基础,比如你可能不是美术背景的同学,你上美术表达其实也一点都不会累,因为他可能讲的是教你怎么去提升你的审美能力,=不会直接教你考试画一幅原画。
包括像开发进阶这些课的话,其实也不会直接让你去做一个非常难的图形学的研究,可能就是做出一个分析报告就行了,比如说某个游戏它是用到了哪些技术去解决它的重点的,所以也不是那么难。
6、培养时间表
我们开学之前会有一个两周的南加州大学全英文授课的训练营,在里面会学习到一些课程一些知识,还有和国外的一些顶尖的制作人进行一些交流,还有一部分的话是会去做一个游戏原型的设计。然后我们上了一学期的课,在寒假也会有一周左右的训练营,依然是南加州的教授们为期5天的一个全英文的教学,这一次的话会比较侧重于产出一个电子原型的游戏
在第二学期结束以后,我们就可以做开题报告了,因为第二学期结束以后,我们也有一个相关的steam的作品了。
然后在研一到研二的暑假和研二的上学期,我们会有一个企业实践。这学期的企业实践,前几天我们刚刚公布出名单来,大概有15位老师,每位老师有两个学生,其中大部分是腾讯的老师,还有一部分可能是祖龙或者创梦天地的老师。这个企业导师,非腾讯这边的话基本上都是CTO或者创业合伙人这种级别的,然后腾讯这边基本上是你在百度搜得到的那种大咖级别的制作人,或者说是一些研究员,所以这一块的资源还是很足的,比你自己去找实习岗位找到的要好很多。因为你首先有一个选择的余地,有一个双选会;其次你不存在过与不过的区别,本身这些老师都很大咖,可能你表现好说不定你就连找工作都不用找就直接转正了。
有一点还要提一下,这个企业实践,比如腾讯你要通过校招那个网去投,有可能会冲突。有很厉害的同学,之前就找到了一些腾讯的实习,既然他拿了腾讯的offer了,可能会和企业安排的就冲突了,所以他们可能也挺后悔的。大家如果来了这个专业以后的话,不用那么着急的去找实习。或者你可以找其他公司的实习,比如网易的头条的实习都行,但是腾讯的实习其实不用那么着急的找,因为我们会有腾讯在我们专业的一个专门专项的招聘会。
后面的话是一个制作进阶,第4学期就毕业答辩。
二、互联网+创新设计专业介绍
然后我们介绍一下 IID,互联网+创新设计这个方向。这个方向其实是由黄教授去主办的,我个人感觉他是去培养产品经理的一个专业,也就是说你能够去掌握互联网和创新设计的思维和技术,能够从事一些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的管理工作,反正培养目标是产品经理。
但是据我了解,这个专业有个学长说他们专业的方向主要是三个,其实挺多学生的就业的去向是去当公务员,其次是去中学当老师,可能和产品经理还有点不太搭,但是当产品的也应该是有一部分的,但并不是大头。
1、培养方案
像 IID的话,它是有一个自主的个性化的培养方的案,学生也需要去完成两个具有跨学科交叉特色并具有学术创新价值的创新实践项目。每个项目周期大概6个月左右。
互联网+创新专业内部是有一个交叉委员会的,他在评选优秀毕业生,重要的一点,大家也是需要考虑一下,你在就读的过程中,你必须具有一定的跨学科创新的体现,而不能只主攻自己的这一行。比如你可能是计算机背景的,你来这个专业你不能只主攻计算机背景,或者你是美术背景的,你也不能只主攻美术背景,你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要去学,但毕业的话肯定是够的,只是你要完成它的培养目标的话,可能是需要兼顾的。
2、课程、项目相关
其次是它的一些定义,多学科的交叉、国际化的培养。因为IID它本身是在open项目旗下,open当时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公共医学、精准医学和公共健康的一个项目,还有一个就是IID,它是和巴黎的一个学校有合作的。所以你可以有这么一个渠道去巴黎留学或者拿双学位,所以它有一定的国际化的联合培养。但大家也不用担心英语不好,这个是全英授课的,但是IID它是中文授课的,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因为IID是专硕。
大家再来看一下IID现在情况,未来你在里面的情况,如果你创业的话,那么我觉得你可以来 IID试一试,因为它的课程,比如产品设计开发、品牌形象宣传与推广、创业启蒙都是围绕创新创业的。而且讲的挺好的,因为我之前有选过一门品牌形象,当时他教了一些怎么去包装一个企业、把一个产品做起来的知识。案例比如像盲盒、小罐茶,我觉得像这种务虚的东西还是蛮重要的。
纯技术的东西,你可能私底下,在学生生活中,你一个人你自己买本书来看一看,钻研一下你就会了,但是像这种务实的东西,像屠龙术这种东西一般你还是学不到的,可能只有你亲自躺过了坑才学到。
现在在清华的话,黄维教授他的这门课除了给清华的学生以外,还会给 EMBA的老总们去开。所以像这样一个课,它里面传授的这些知识对于个人来说还是蛮重要的。像我们互动媒体专业这些课也是可以选的。
其次的话是科研相关。IID相关的必修课里面没有纯技术类的,但你也可以选修。当然它不算你的学位课,比如说你选这个课的话,对于你本身是没什么好处的,但是如果你如果你挂了还会有一些影响或者拉低你的绩点,所以一般我们是知道教训以后把它退了,然后去旁听这样的课。
3、导师情况
然后说一下专业的导师,可能和互媒差不多,也是来自各个院系的专业的导师,包括计算机的、电子的、自动化的、管理的、法学的不同方向的导师,但是不同方向的导师对学生科研上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要走纯粹的学术路线的话,就要考虑一下,可能IID它没有硕转博的项目,所以如果要走学术的话,可能要慎重一些。
三、初试考试试题分析
然后我们看一下考试的试题分析。考试的试题其实主要是分成两类,每两类又分成几个小部分。
1、信息设计类
信息技术类的话就分成4个部分,大概是数理基础,其实主要是概率论和统计的一些相关的知识,然后是硬件基础,像数值,编码硬件组成这种也是很简单的。
比如像编码,可能你会求砝码补码源码这些东西,数值这些你会转换就ok了。计算机组成的话一般都是考一些非常死记硬背的东西,比如说dma或者说RAM是什么这种非常简单的计算机里面的术语概念,它不会很难的,比如银行家算法之类的它并不会去考。
然后还有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的话比较重要,后面我会分析。
还有一块就是软件。这一块也挺简单的,可能会考一些osi的切算网络模型的定义之类的,它都不会深入到比如三次握手具体的每个状态的有限状态机之类的,他应该都不会考。
对于不是工科背景的同学来说的话,也不是很难。不要看起来很多,可能你在老师的带领下背个十几天半个月,你应该就可以cover住80%的题了。
2、创新设计类
还有一个就是创新设计类,主要可能有一道手绘题去体现你的表现力,就是你的第4点。其他题的话可能是以问答题的方式去给到,比如说会叫你如何去设计一款产品之类的。但我主要是教信息技术的,私底下沟通的话,我个人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因为我之前也在像快手的大厂待过,虽然我是组成,但是我也会和产品经理们有一些了解,我复试分也挺高的,所以这一块我个人还是有一些经验的。怎么去设计一款互联网+的思维去设计,分析一款产品,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就是我个人分析了一下,之前信息技术类的题目,大家可以看到4个种类的题,那么这4个种类的题就是以数据结构和概率论为主的,在信息技术里面这两门至少占了70%以上。
题目的话其实主要是以记忆为主,比如说像计算机硬件技术和网络软硬件技术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但是中间会掺杂两道计算题,数据结构和概率论各一道。数据结构的话会有一道算法题,其实第一年是没有的,第二年出现了一道算法题。概率论的话都是有一道计算题的,对本专业的同学来说也不是很难,可能稍微复习一下就好了,但是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如果自学能力没那么强,或者说虽然你很强,但是你抓不住重点的话就很浪费时间,你想节约时间的话,其实来报这个班还是挺重要的,因为你在老师的带领下的话,可以很好的让过来人帮你们把握住这两道计算题,因为这两道计算题的分值还是比较高的,20分。
20分的一个差距其实往往决定了你能不能进复试,或者说进了复试能不能最终上岸的一个关键,哪怕你不放弃这两道题,你肯定是能过线的,但是最后能不能上岸的话可能还是蛮悬的。所以到时候老师会带着大家把相关的大概率考到的一些必考的参考点过一遍。
3、手绘题
然后我提一下手绘题,黄维老师说过手绘题其实考的不是美术能力,并不是考你的美术技能你画的有多好,像一个考艺术生一样去考你,不是的,而是考你的表达能力。就是考你换一种语言去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考的是这个东西。
所以大家不要觉得我美术好,这道题的分数就一定高,美术不好这道题的分数就一定低,可能还有点悬。它其实算一个问答题,也是考一种理解能力,表现能力。
4、创新设计题
然后还有到创新设计题。创新设计题的话,大家可以去看一些产品经理相关的知识,去了解和老师相关的一些著作或者理论,比如的品牌识别系统的理论,就可以投其所好地回答。回答这种产品设计的问题你可以自己向下去分析:首先明确你的需求和你的设计目的,比如你的需求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参加比赛过复试;明确你的需求以后,去构建你的用户画像;构建完了以后,你就可以确定你的产品的一个DNA和胎记。这样就是一个确定了你独一无二的产品很重要的东西。
此外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用一些马原的一些理论,比如对立统一、必然偶然、质量或变定理,用这些去分析他们的一些问答题的话总不会出错。
四、复试面试
其次我讲一下复试面试。复试其实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0分钟的笔试,第二阶段是面试,总的时间大概是三四十分钟左右。
然后互动媒体的面试是有腾讯的专家去参加的,腾讯的专家的话语其实是具有不少的权重的,因为也是为了体现对他们的一个尊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腾讯的老师就觉得你很ok的话,那么其实你的分数也挺高的。
第一阶段:笔试
在此不做公开。
第二阶段:面试
1、自我介绍:这个其实你可以不用英文,但是如果你用英文自我介绍的话,那么你可以跳过英语面试的环节。所以其实如果你英语口语听力像我一样不好的话,我个人是建议你用英语去做一个自我介绍。
2、英语面试 :英语面试主要是从托福里面的文章里面去选择,然后进行文章的阅读,并进行翻译。
3.笔试题目分析
4.项目经历
然后第4点的话会问一些相关的项目经历,比如你之前的项目有多少人,做了多久,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问这些问题,我觉得主要是考察你的这些项目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自己做的。因为如果不是真实的话,这些问题还挺难回答出来的。
然后我们面试过程中,比如说我们公司面试过程中也会问这样的一些问题,去考察你这个项目是不是真实的。
5.作品集
像互媒专业的话,作品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作品及相关的一些问题他也会问到,包括你为什么设计这个东西,你设计的过程是什么,设计的结果是什么,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
大家如果要考这个专业的话,也需要对作品集有一个非常充分的准备。如果你没有作品集,我觉得哪怕你考得非常好,你应该也上不了岸,所以你在准备初试的过程中,也应该去准备一个作品集。
四、录取名额
然后简单介绍一下录取名额,这两个专业的录取名额都是15个。考的初试科目也是完全一样的,复试是会有一定的差别的。
像互媒专业的话,因为它是第一年招生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初试的人比较少,调剂的人挺多的。分数的话其实也不是很高,大家可以看到这是305分的,也有上岸的,也有进复试的,然后372的第一名,今年的话就完全不是这个情况。
今年互动媒体的初试分数平均好像是要比IID的高20分。也就是说虽然考的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互动媒体比起IID来说竞争更强,但是它也更香一些,虽然它是第二年招生,IID是招生好几年,因为互动媒体毕竟它的方向也是非常热门的游戏方向,它还是腾讯的亲儿子,所以它会有腾讯的一些实习和各种资源。
所以相对来说互动媒体的考研难度要比IID要难不少的。
Q&A
Q1:初试复试占比怎么样?你是说初试的权重占多少是吧?A1:初试占50%,一般来说清华都是占50%。复试的话也是,面试加笔试占50%。
Q2:数学二难吗?A2:考数学就是考数学二。数学二的话不考概率论,数学二的话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数学一里面最难的这些东西数学二都不会考。所以它其实少了一半的内容,难度的话至少是下降了百分之七八十,大家还是能够cover的住的。
然后在971里面会有一些概率论的知识,因为数学二不考概率论,但是我们毕竟是一个策划的专业,然后策划本身一些像我们最近学的设计进阶才会去涉及到一些博弈论,一些概率论的东西,比如说装备的爆率,升级的概率,开箱子的那些概率,这些其实都是概率论的一些东西,所以我们会单独去考察概率论的一些知识。
不考数学一的原因是因为数学一太难了,太多了,很多东西用不到,所以会把概率论单独拆出来然后在专业课里面考一些基础的。
Q3:毕业证上会写深圳研究院和本部有区别吗?
A3:你毕业的学校是清华大学,你的院系是深圳研国际研究生院,比如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它是清华大学下面的院系会有不一样。我们本身就是清华大学。其实他也有很多其他学院,比如说苏世民书院,或者说那种全球创新学院,还有一些和伯克利联合开设的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联合开设的电子工程的一些项目,其实都是单独出来的。其实我们就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学院。
具体来说,就业的方面,我可以负责任的跟大家说如果你要去私企的话,一点影响都没有,而且非常有优势。因为这边是深圳,深圳这边讲究办学理念是产学研结合,有深圳市政府还有很多企业的联合的项目。大家也知道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一份甚至好几份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在深研院这边的话,很多时候是你完全不用自己去找实习,都是给你安排的,比如你是人工计算机人工智能相关大数据相关的同学,你可以直接报人工智能实践课这门课,你选了你就可以直接去实习。一般来说它提供的公司有华为、平安、腾讯都是深圳这边业界很厉害的龙头公司。像互动媒体的话也是,都不需要选课了,因为人工智能实践课还是有一定的竞争的,因为同学很多,课程名额毕竟有限,在我们专业直接就给你安排腾讯的实习,而且是腾讯的高级专家带领的那种实习,就是相当于腾讯的实习是你毕业要求的一部分,所以你想你有了这个时机以后,你在随便学两个实习,基本上你找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然后其他专业也是,哪怕你有那种直接的项目,但是你的导师是和那些公司是有合作的,比如比亚迪的副总是黄维老师的学生,这样你可能就可以直接去比亚迪做相关的一些品牌形象的设计。它本身就是导师和企业的一个合作的项目。你直接就可以去实习了,然后拿实习工资。所以私企是完全没有影响的。
再讲一下深圳中学的老师,大家知道深圳中学老师是非常吃香的,年薪三四十万,好的学校甚至只招清华北大,这也是一个比较热门就业点。深圳这边肯定是非常重视深研院,深研院在深圳的政策优势是非常大的,比本部还要大。如果你要在深圳当公务员也同样的。比如说深圳的市委选调生。像853还有互联网+的话,很多是去当深圳的市委选调生去了。但是如果你要去到像东北部那边去当选调生,或者一些比较老旧的那种央企,可能会有一些影响,比如说你要去回黑龙江老家当选调生,那可能会有一些偏见,因为深圳毕竟离得远,他们可能还是想要本部的。我觉得东北的体制内会有一些影响。
但如果你要做科研的话,我个人其实还是建议你去本部。就是你要去读博,然后当高校老师,那其实肯定是本部科研氛围更好。但是我觉得如果大家要做科研的话应该也不会来选择这两个专业,你可能去读计算机的博士PhD什么的。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本身你就想要考这个专业的话,其实你完全不用担心这个。
Q4:大学数学包括概率论,还有数据库结构和网络知识这三个不同的方向的知识,哪一个方向老师会在面试上会看重?
A4:我觉得我们这个专业不是那种纯技术类的专业,所以他是不会问的。因为之前也了解过清华本部的其他的专业,如果你本身你是学计算机的,他可能会问一些初试没涉及的点,既然你已经过了初试了,那么证明这些知识你基本上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了。也就是说这些知识复试的时候他完全不会问。所以这个同学关心的这三个知识,我个人的回答是95%的概率,它完全不会问,他更关心你的项目经历,实习经历,还有竞赛的经历,一些笔试考查不到的点,他不会关心,因为时间毕竟有限,所以30分钟他可能会关注这个点,特别是如果你要考互动媒体的话,你的作品集是非常重要的。按照今年的情况来说,最好还是有一些电子相关的一些电子的游戏的demo,基本上你就比较有优势。
Q5:关于作品集
A5:如果你有电子原型的话,肯定有电子原型更好。比如说一个可执行文件,肯定是最好的。如果你没有可执行文件的话,你可以放一些游戏的一些设定的原画,或者一些UI作品应该也是可以的,越多越好。或者比如是游戏开发需要用到的技能都可以往里面放。有的同学他就是放了他自己做了一段音乐。因为这个和游戏有关,背景音乐什么的。所以这也算。有的同学写了一本小说也放进去,因为游戏它本身也会有一定的叙事元素在里面,所以小说其实也可以放到作品集里面。只要和游戏相关,都可以放进去。
互动媒体专业,虽然它叫互动媒体,但实际上它的内核是专门针对游戏设计和开发的这样的一个专业。我们学这些知识,同时还可以选择的是互联网+,也不要忽略专业,大家要时刻知道,我们说的每年30个名额是每个专业各15个,只是他们2个考的题一模一样而已。并不是说互联网+大家都可以忽略了,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可以进入清华大学去学习交互设计的渠道。而且据我所知,互联网+专业它所做的项目还有点像北京清华那边的交叉学科,信息系交叉学科。举个例子,他们也在联合国那边做一些帮扶相关的项目,比如说工艺之类的。我们在交叉学科其实也是做过的,所以他们有一些项目是比较相似的。
其实互联网+还是非常好的项目,因为我个人是互动媒体专业,所以回答会偏重互动媒体一点。但是互联网+复试的时候你肯定是交你设计的创新设计的一些作品比较好。然后我建议大家在在报考初试的志愿之前,大概是9月份10月份,你可以做一些游戏化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不管是报互动媒体还是互联网+,都是很好的一个提升。比如说我们做这样的一款游戏,把一个健康的运动习惯游戏化,促进你去运动,这样的话你既可以说是产品的创新设计,因为我们用到了AR的技术,用到了图像识别的技术,然后它也是一个游戏,也可以说是游戏作品,因为它确实就是一个游戏作品,所以可以做一些游戏化的东西。
Q6:去北京工作的机会多吗?
A6:去北京工作的机会其实是蛮多的,我不知道这位同学说的是去北京的什么地方的工作机会,是那种公务员还是体制内,还是央企,还是北京的一些私企。比如说像字节快手微软之类的私企,因为不是太清楚这位同学说的,但你肯定比本部的同学要麻烦一些,并且在深圳,所以你如果要去面试的时候,线上面试毕竟发挥不是很好,或者参加一些招聘会的话,你肯定要往北京跑,你这一来一回,几千块钱的成本。所以会比较麻烦,但是机会的话是同样的,你只要去到了北京,那么基本上反正简历筛选是肯定不会卡你的,你肯定是能进面试的,但是面试面的怎么样的话,我觉得看你个人这三年在学校里面的沉淀了。
Q7:有没有可能或者在本部学习的机会
A7:有一定可能,主要看你的导师。如果你的导师是在本部的话,那么你研一上完课以后,你研二是可以去北京的。有些双基地的导师,像我有个同学就是我这一届的美院的的同学,他就是双基地的。像我之前的本科同学,当时他是电子工程的,他也是选择双基地导师,他是电子工程的专硕,他也是第一年在深圳群学习专业课,然后第二年第三年是回到了本部跟着导师干。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回到本部的话,那边不会给你安排宿舍。不过一般来说,如果你导师在那边的话,他会给你你一定的住房补贴。
在深圳这边读书的话,深圳市政府每一个月也会有一定的住房补贴,对这个是比本部还多一点小零用钱。
Q8:考进去之后还会分方向吗?
A8:分方向的话,专业上的方向应该是不会分的,但是看你的导师了,你导师的方向可能是有侧重不同。大家刚才也看了,主要分成一个是社科相关的,包括一些社会科学,还有心理学相关的一些老师,这部分老师大概占了20%左右,然后还会有一些信息技术的老师,还会有美术设计的老师,你进去以后,你就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向和自己的背景去选择相关的老师,比如我是计算机相关的方向的话,我会可能选择一个信息技术相关的老师;如果你是技术美术、数字媒体、数字美术背景的话,那么你可以选择一些像黄维老师聂小梅老师这样的偏设计美术的老师;如果你是想要当公务员或者想要当老师的话,你可以选择像李平老师李世光老师这样偏心理学或者社会科学相关的导师。
产品创新方面可以去看一些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之类的书,大家可以按照产品经理的那种体系去学习,但我不知道郑老师这边有没有产品设计创新相关的课程。
我们在求职上面是有的,关于产品创新设计,还有职业交互设计师的职业技能培养,那个是比较偏求职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课程贡献给大家。其实它是付费课程,这个也是自由选择的。
Q9:有个同学问研二能不能去南加大?如果没有疫情影响的话,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安排?
A9:目前的话应该是不能的,现在因为有疫情影响,肯定是不能。没有疫情影响我也不清楚,因为毕竟是第一年,然后还是比较含糊其辞的,就像本来说南加州的老师教授来国内大陆这边给我们上课,但最后变成线上的。能不能去的话,目前看是不能,个人觉得可能是不能去的,因为南加州大学它在我们互媒体系的话,可能更多的是一个课程建设指导和进行授课的一个地位,并不是类似于像清华伯克利那种情况。或者说像IID,因为IID它其实也是一个合作项目,它和巴黎有个大学有一个合作。IID是你只要经过了遴选以后,你就可以去巴黎的大学交流一年获得双学位,IID是绝对可以的。但是南加大目前看应该还是有点悬,应该可能是不可以。但是你有一个机会是跟那些老师联系,你有他们的联系方式你也变成熟人了,后面你如果还是想继续深造的话,你有他们那些教授的联系方式的话,你就可以私底下去联系他们,然后去那边读PhD或者其他。这个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这个确实是因为我们在学校里面做项目,经常会遇到国外一些学校的教授,有的时候是项目合作,有的时候是他们过来讲座,有的时候是外派或者是参观考察,我们会跟着老师出去,到别的项目那边去,跟很多教授或者是当地的学生建立了一些联系。这种联系其实对于我们后续的一些发展可能很重要。肯定是比你两眼摸黑去申请别的学校会好很多的。
Q10:一年学费。
A10:我不知道这个同学说的是哪个专业。如果是互动媒体的话,我们这一届是一年1万,但是后面可能是要涨了,是因为第一年还不确定,然后现在发现我们支出确实比较大,所以可能是22,000左右一年。但我觉得就清华这个牌子22,000一年也算很便宜了,像我些同学去复旦交大一年可能三四万,甚至学金融的七八万都有。然后你在这里读研究生,有学校的补贴,深圳市的补贴,还有老师的补贴,你也可以做一些兼职。包括自带的腾讯的实习,后面去腾讯实习了,也是有好几千的,这些大家可以放心。哪怕你家里很没有钱,学费也是完全可以cover住的。而且等你以后毕业了,真的基本年哪怕你再差,如果你去腾讯的话,一年至少也有30万左右。然后如果你比较优秀,其实你干个七八年能达到个年薪八九十万100来万也不是问题。所以这些都是小钱了,大家不要太在意。对于读清华来说,大家真的不要特别在意学费,除非你一年就要上七八万以上那种,你可能掂量掂量,但是这种1万还是2万,真的不用特别在意,我们觉得一般学生就是你除非家里是特别贫困的那种,就拿贫困证或者是怎么样的,你可能会有一些压力,但是仍然很值得。
Q11:深研院这边的医疗它是完全免费的吗?
A11:深圳这边是免费的,但北京那边它是公费医疗,它不能完全免费,但是几乎免费。我们有个同学打篮球,腿受伤了做了几万块钱的手术,然后自己只掏了5000块钱。然后学校里比如说你感冒发烧买药看看看看小病挂号,那些药全都是免费的,是非常好的一个公费医疗的待遇。国家会每个月会给补助金,硕士都是有补助金。还有老师实验室里边会有一些,但是这个有点差别不一样,有的可能高一点。因为1000多2000,有的低一点的可能七八百。
然后学校还有一些兼职,像我在本部的时候,我们的学院有助研、助教、助学三助岗位,你可以去做,像那种党建助理之类的也是有钱的。实际上那些工作有的时候蛮有意思的,就像原来跟我一起做三助岗位的那位同学,我就是帮老师的忙去整理资料,帮他们管学籍、管理同步纸质和电子资料什么的。现在那个同学已经在清华的跟米兰合作艺术学院,做一些岗位了,而不是像我们兼职的状态。这样也是一种职业发展的,也是一种好处,所以进来的话你就有很多可以去的空间,不用特别担心那些我们现在作为学生可能认为好多钱。
我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清华大学这个学位开放了,不是让我们去考,而是让我们花钱去。相信我们这些所有人都读不上,有非常多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赌,你别说2万,可能你花20万一年你都抢不上,抢不过他们。所以这个东西还是蛮值得的,而且北京本部那边的艺术专业硕士也是2万多一年,这个学费好像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