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2008年,元宵节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者,始也。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故又名元月。宵,浑言则等同于“夜”。析言之,宵是入夜时分,也就是晚饭后到入睡的时间段,夜是指夜幕降临至第二天太阳升起之前的时段。《周礼·司寤》“禁宵行者、夜游者”,郑玄注曰“宵,定昏也”,定昏是亥时(21-23点)的别称。
称其为上元节,是受到了道教的影响。按照道教说法,以天官、地官、水官“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
元宵节由来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吕后病死之后,诸吕密谋作乱篡权,被刘氏宗室刘襄领兵平定。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为了弘扬佛法,汉明帝下令于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寺院“燃灯表佛”。从唐朝起,元宵节张灯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习俗一览

吃元宵/汤圆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诗句描绘的正是元宵。在元宵节这一天,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吃元宵或汤圆是当代元宵节最有代表性的习俗。或实心,或有馅料,蒸煮煎炸均可食用。取团圆之意,象征着全家人团圆和睦。

赏花灯
元宵节赏灯习俗由来已久,在汉文帝时期逐渐形成,南北朝时期已成习俗,隋唐时期盛行。张灯结彩,通宵达旦,好不热闹。唐代诗人苏味道有诗描绘元宵节赏花灯的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宋代制灯、赏灯更成规模,辛弃疾一首《青玉案·元夕》写尽了灯火灿烂的繁盛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与之相伴的还有猜灯谜的习俗。猜灯谜是由谜语发展而来,在南宋时期极为盛行。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舞狮子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舞狮助兴。据传舞狮这项民俗活动是随佛教传入中国而逐渐流行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伽蓝记》中便有舞狮的记载。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

走百病
走百病,又称游百病、散百病,明代以来尤为盛行,是一种求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三五结伴,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至郊外,以祈求祛病延年。明代诗人周用有《走百病行》一诗:“今年走健如去年,更期明年天有缘。”
你今年有吃汤圆或者元宵吗?你爱吃什么口味的呢?有没有穿汉服去赏花灯、猜灯谜。
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独特的元宵节习俗?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
参考资料 光明网.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是怎么来的?2021-02-24
https://m.gmw.cn/baijia/2021-02/24/34638330.html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