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4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真题分数线参考书

2023-05-19 10:39 作者:考博小贴士  | 我要投稿

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研究方向、导师信息及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理论

考试研究

高校课程与教学论

中外合作办学

考试科目:

根据育明考博统计,每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招生人数为3-4人

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参考书目

1.《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2.《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3.《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4.《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5.《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考研书目仅供参考


三、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招生信息

申请条件

1.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2.报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3)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的人员,可按照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名者,须已进修过至少5门教育学硕士学位课程且考试合格,提供授课单位教务部门盖章的成绩证明,须已在全国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论文);

(4)在境外获得学位人员必须在报名时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

3.申请人对于教育学科应具有强烈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潜力;

4.健康状况符合厦门大学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5.已获得外语水平能力证书。

博士生导师

我院博士生导师除注明外均可在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发展与治理专业招生。有关招生指导教师的情况可参阅教育研究院网站导师介绍。

报名环节不必提前联系导师,入学后第一学期内,研究生和导师通过双向选择方式确认研究生的导师。

考核

1.资格复审

申请人参加考核前需提供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情况审查表、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和身份证等证件的原件进行资格复审。

2.考核时间

2022年4月下旬。具体时间请关注教育研究院网站通知。

3.考核方式

分笔试和口试。

4.考核内容

重点考查申请人思想品德、对教育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前沿问题的了解,科研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学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水平。考核过程将全程录音和录像。因疫情防控需要,考核将以线上形式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笔试科目一:《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学)综合》,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 分。不指定参考书目。

笔试科目二:《专业外语》,考试时间为1小时,满分100 分。不指定参考书目。

口试:口试重点考查申请人在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基本素养、学术能力、学术志趣等。申请人报告内容应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和前期成果介绍、博士学习研究计划汇报。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笔试)政治理论课、两门教育学硕士学位主干课程。

笔记

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手段。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其质量影响深刻而广泛。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的。三者复杂的运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传授,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高校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既有与一般教学过程构成要素的共性,也有其个性。高校的教师同时肩负着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高校的学生正值独立性、创造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独立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的教学内容在广度深度与复杂性上与普通教育相比都大大增加,并且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

高校教学过程与普通学校相比自有其特点,从认识论角度来讲,一是它是认识已知知识和探索未知知识的统一,二是它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三是它是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四是个体认识社会化与社会认识个体化的统一。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联系教学规律与教学工作的中介,是促进教学工作按教学规律进行的有力保证。通常高校教学原则主要应包括如下内容: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5.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6.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的原则;7.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教材的编写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狭义的教学方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怎样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具体手段。教学方法究竟属于科学范畴还是艺术范畴一直以来并没有定论。事实上,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在教学方法中既有科学成分,也有艺术成分,但就性质而言,科学在其中属于主导或核心地位,而艺术而是这种主导、核心地位的外显形式;教学方法中的艺术是科学性基础上的艺术,脱离了科学的艺术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迷失方向;教学方法中的科学性必须通过艺术来体现;科学具有共性、普遍性和规范性,艺术则在于体现个性特殊性和创造性。由上可以看出,我们应在掌握教学方法的共性普遍性和规范性的原理和技能的基础上去追求个性特殊性和创造性,而不是相反。所谓熟能生巧,熟就是对科学原理技能规范的熟悉和掌握,巧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创造性运用。

关于教学方法有无优劣的问题。首先,一种教学方法由于教师所教学内容不同,自身能力性格特点及所教学生的差异,在使用中就可能产生一种效果上的差别;其次,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稳定作用或功能,教学方法的优劣,只能相对达到教学目标时的作用和完成教学环节时的功能而言;再次,教学方法中有些是传统的,有些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产生或完善的,但是同一方法,却可以及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使用而产生不同效果。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在于明确的专业指向性以及与科学文化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接近性。

制约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十分复杂,大致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制约高等学校教学方法选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是经济政治制度与体制,三是文化传统。

内部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选择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因素,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这种方法对于达到教学目标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二个方面是教学内容,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认识规律有所不同,内容特点有所不同,必然教学方法各异;学科之间、内容之间不同的关系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传授,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内容的制约。第三个方面是教学事项与教学方法有关,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事项主要有以下内容: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ƒ回忆以前所学内容④引入新课内容⑤指出新内容中的关键点或难点⑥应用新知识⑦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评价。这七项教学事项是课堂教学的标准配备。在高校教学中,第一项和第七项容易被忽略。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明确的目标时,其学习效果要比不了解本单元本节课的目标时对教材掌握更牢固,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教师的反馈有所了解时,其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上述教学事项密切相关,每一教学事项都需要一些适合的教学方法,换言之,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或作用,某一功能或作用最适合完成上述某个教学事项。第四个方面是教师素质个性与教学方法选择之间有相关性。第五个方面是学生个别差异与教学方法选择有关。



2024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真题分数线参考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