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选择练箫环境

经常有箫友问:
l 为什么在家练的时候声音还不错,去公园吹声音马上变小,几乎听不见了?
l 为什么在走廊吹的时候声音很大很好听,回卧室练马上就变得难听了?
l ……
其实,这些现象是环境声学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器乐演奏来说,环境声学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混响时间、最大噪声级,以及避免不利反射等。
专业的学习者配有琴房,一般来说,琴房的声学环境经过精心设计,声学条件适于练习。
受条件所限,业余练习者一般只能就近选择不干扰他人的环境进行练习,尽管如此,还是需要尽量让练箫环境与训练目标相一致,以取得更好的练习效果。
混响时间的选择
这里准备主要谈一谈混响时间的选择,其他因素也会略为提及。先理解两个简单的声学概念:
l 混响时间:声源在室内发声后,由于反射和吸收的作用,会使室内声场有一个增长的过程。同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由于反射声的存在,声音也不会立即消失,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渐衰变的过程,此过程称为混响过程。规定自声源停止发声的时刻起,声压级降低60dB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l 最佳混响时间:是指在某一声学环境中,试听或记录某种节目(如演讲、音乐等)达到最佳听觉效果时,此声学环境的混响时间。不同大小的房间作不同用途时,有不同的最佳混响时间和混响时间频率特性,一般是在响度要求和清晰度之间取折衷。
如果所处的环境混响时间过小(如堆满家具的小房间,或完全开放的室外环境),则声音偏单薄干涩,在这种环境下,演奏者经常会有强迫声音变强的趋势。
反之,如果所处的环境混响时间过大,则声音会变得浑浊不清,演奏的细节难以听清。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练箫环境的混响时间?
一般来说,建议使用混响时间适中的练习环境,即:既不追求其混响时间如演出环境般完美,又不要让混响时间过长或过短。在一间基本不放家具的小房子里(尽量选择墙面非矩形的房间,以避免不利的声音反射),装木地板,不铺设地毯,用表层镶嵌玻璃的大幅画作或照片覆盖墙面,就能获取这种环境。
另外,为了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的训练问题,要考虑选择不同的声学环境。例如,
l 要纠正所吹箫声太轻的问题,就要考虑是否由房间混响时间太短引起——太短的混响时间让演奏者无法确认自己的声音力度。这时可去找混响时间更长的地方练习。比如走廊,空的教室,甚至浴室,这些地方一般会有较长的混响时间,在这些地方针对性地练习音量和音色,比起在混响时间过短的卧室,会是更有效的。
l 又比如,要去除箫声里过多的气声,则最好到混响时间较短的环境去练一段时间,因为混响好的地方更能遮盖纯声与气声的差别,从而让解决此类问题变得更困难。
练习噪声及心理
演奏者还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
尤其是在长时间练习箫的高音区时,最好选择较为开阔的环境,如室外,且一定不要练得时间过长。声压级过高的声音会对听力产生损害,且这种损害会是积累性和不可逆的。在混响时间过小的环境练习的习箫者,如果常常因为觉得声音不够大,而尽力吹得更响,也会有听力受损的危险,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保护听力,而且会因为习惯性地追求高气速,而带来呼吸问题,以及不良的音乐处理习惯。
其他
最后还有一点,如果有机会,习箫者应尽可能多的尝试在各种不同声学条件下进行训练,以获取对不同声学环境的适应力,其中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