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的第五十三篇 三教九流 出自这里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的第五十三篇 三教九流 出自这里 。



经常听到有人说“三教九流”这四个字,那么三教九流是什么意思哪?三教就是指儒教、道教、佛教,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九流分'上中下'三等。也就是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 尼。"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九流”只不过是那个封建时代,给人们划分的一个等级,如今,我们是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那么,“三教九流”是怎么来的哪。
原来,儒教始祖孔子,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相聚在洛阳洛宁县罗岭乡罗岭村的西山、这里有八座小山头连绵起伏,犹如一尊莲花宝座。他们认为他们传的“道”原本相同,准备一起普度众生。很不幸,他们碰到恶人被打散,只好各传各的道,于是就有了三教,后来又衍生出九流,再以后,又分成了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这才有了“三教九流”之说。后来,人们在八座小山头簇拥的西山,也就是三教始祖相聚的地方建了这个香山寺。在香山寺里一起供奉儒教始祖孔子,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让他们“坐”在一起,一起商量商量、探讨探讨,一起普度众生,这个现象,体现了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主张
香山寺建于公元69年,现存殿房36间。正殿面阔5间,山门为面阔3间的悬山式建筑,两侧有东西阁。两阁外侧东为鼓楼,西为钟楼,为两层硬山式砖木结构,并与东西廊房相连。寺内东南角有一扭劲柏树,树大可供两人合抱,通干无节,相传为建寺时所栽,树龄有1900余年。其主枝分出三大枝,树身及枝干扭曲生长,被誉为镇寺之宝,尊为“柏王爷”。求寿求福,求婚求嗣者络绎不绝,十分灵验,寺所在山高海拔683米,树高18米,胸围355厘米,树冠18×15米,苍翠如荫,十分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