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德人民的选择正确吗

1938年10月5日 德军占领苏台德地区,希特勒在这里接受一个德裔小姑娘的祝贺。 总有人为了“国家利益”与魔鬼结盟,陷入幻觉而不自知,二战史上的苏台德人便是如此。战争让苏台德地区最终成为了一个历史概念,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最终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了同样悲剧的结局。 1938年3月,德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实现了德奥合并,下一个侵略目标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在入侵之前指使纳粹党徒和苏台德地区的民众要求『民族自治』,另外他又声称不能容忍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受到『欺侮』,要为他们『伸张正义』。由于捷克在一战后是英法保护下独立,并与法国有互助条约,若捷克卷入战争,英法亦不能避免战火。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在捷克代表不能出席的情况下,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在此史称『慕尼黑阴谋』的会议中,英法为了避免战争,就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让纳粹德国占领该国的苏台德地区。但随后的事实证明,英法的绥靖政策因为希特勒的食言而告败,间接导致了纳粹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斯洛伐克的分离,以致后来的世界大战。 苏台德地区并非一个地理名词,而是特定的历史概念。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崩溃了,其统治下各民族受美国总统威尔逊所倡导的“民族自决原则”鼓舞,纷纷宣布独立,建立起一系列小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正是在此背景下建国的。不幸的是,就像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感慨的,欧洲各国国界的划分往往和民族分布并不一致,这就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隐患。捷克斯洛伐克虽以信奉天主教的斯拉夫人为主,但境内西部靠近德国、奥地利的地区,居民以德意志族居多。老约翰·施特劳斯著名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当初是为了纪念镇压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奥匈帝国名将拉德斯基元帅所作,这位将军就是苏台德人。这个混杂了大量德意志族居民的地区,被称做苏台德地区。 捷克与德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并引发的捷克人对日耳曼民族的野蛮事件,已经给希特勒的侵略落下了口实。德军在1938年年底开进该地区时,受到了当地德意志人的热烈欢迎。捷克军队已经受命不得抵抗,平稳交接。当地的亲纳粹官员组织人们在街道两侧欢呼,并亲自迎接希特勒。此前,英法对希特勒企图入侵捷克进行过抵制,但慕尼黑协定后,这种抵制宣告破产。希特勒原来答应进入苏台德地区后立即进行公民投票,实际上根本没有举行投票的迹象。德国军队来了就不会撤走。当地纳粹组织为了准备欢迎占领军,提前偷偷运来了巨大的纳粹旗帜,此时纷纷从各大建筑物上挂了出来。妇女们看到德军时,有的流泪叹息,有的则欢欣雀跃。次年3月,希特勒违反承诺,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剩余国土,英法这才发现上了希特勒的当。6个月后,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了。 可以想象,亡国的捷克人有多么仇恨苏台德区的德意志人。捷克总统贝奈斯在流亡期间的一次电台演讲中说:“我们必须把那些在1938年给我们背后插了一刀的德意志人全部驱逐出去”。二战结束后,苏台德地区重归捷克斯洛伐克。血腥的驱离运动很快发生。不久,该地区的德意志族人几乎都被驱逐到了德国,据估计,至少有3万人在此过程中死去,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儿童。希特勒留给苏台德地区的遗产,就是使战后的民族分布和国界划分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