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了解蚊子吗,知道蚊子的生活习性吗,有哪些科学防蚊的方法呢?

2023-06-18 10:46 作者:赵奇怪了  | 我要投稿

天气日渐变热,又到了与蚊子斗智斗勇的季节了,作为蚊子最爱的人,我一直都想不明白,我到底是哪里好,让蚊子如此疼爱我,我只想说:蚊子,你说我到底哪里好,我改还不行吗?


蚊子作为万千生物中的一员,经历了万千年的进化,依然没有被消灭,蚊子到底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夏天这么多冬天完全看不到,冬天这么冷他们是怎么度过的又是在哪里过冬,躲过了寒冷的冬天又是怎么从卵长成了蚊子,我们应该如何科学防蚊呢,别着急我们慢慢说!

  1. 蚊子的进化情况及种类

2019年,科学家们在解剖缅甸一块古老的琥珀时发现了一种新的蚊子,而这块琥珀可以追溯到1.45亿年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虽然距离现在相隔了亿万年,但是那个时候的蚊子就和现代蚊子有很多相似之处。



图片来源:缅甸 2019年琥珀化石横截面

蚊子大约出现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时候,这个时候节肢动物发展比较快,进化出刺吸式口器,一直到哺乳动物出现,有了充足的学业来源,吸血性蚊子的进化正式开始。史前蚊子和现在的蚊子非常相似,史前蚊子的触角、腹部、翼静脉和长鼻与现代物种相似,尽管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形状和大小与我们经常看到的基本上一致。

在人类发展前期,人类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获取食物,无法久坐或者密集聚集,蚊子叮咬人类没有特别的优秀,那个时候蚊子可能主要以动物为食。然后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农业和密集、久坐的人类社会发展,人类大规模聚居效应产生,蚊子更加青睐于吸食人类血液,加上人类各种不断阻止蚊子吸血,物理非物理方法不断革新,这些行为和方法促使蚊子和人类协同进化,最终导致聚集在城市中的蚊子进化出对人类气味和血液有更强的偏好。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Thomas L. Schmidt团队于Trends in Parasitology(IF 9.014)发表综述文章,他们重点介绍了最近群体基因组学在三个领域中的应用:蚊子入侵、杀虫剂抗性进化以及蚊子的养殖与释放,在这一文章中也论证蚊子的进化和人类灭蚊方法不断革新有着密切联系。

迄今为止,全世界有3600多种蚊子,中国有370余中,蚊有3个重要的属:

  • 按蚊属(Anopheles,疟蚊)是疟疾的唯一媒介,还传布丝虫病和脑炎。静止时喙、头和身体成一直线,但与着落面成一角度,故易于辨认。

  • 库蚊属(Culex)是病毒性脑炎的媒介,在热带和亚热带还传布丝虫病。静止时体轴与着落面平行,喙稍弯向下方。

  • 伊蚊属(Aedes):传布黄热病、登革热和脑炎。着落时身体与表面平行而喙向下,与库蚊相似。翅单色,与库蚊的区别在于胸部呈银色,有白斑纹,有气孔后刚毛。雌蚊腹端尖,有可突出的尾须。幼虫短粗,呼吸管有一对毛束,头下垂与水面成45°角。


成年蚊子的平均长度不到1厘米长,体重在2到2.5毫克之间,因此蚊子是一种特别小的害虫。但它们对人类及其进化史的影响绝非微不足道。事实上,蚊子可能造成了地球有史以来近一半的累计人口死亡。从进化角度来看,蚊子是缓慢但成功的,不管是史前还是现代蚊子在外貌和行为都非常相似,和人类的斗智斗勇过程,也迫使蚊子在进化速度加快,适者生存。

  1. 蚊子的习性

世界上完全没有蚊子的国家为冰岛。完全没有蚊子的大洲为南极洲,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不远的将来,蚊子应该会覆盖全世界。

蚊的发育为完全变态,生活史分为4各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卵产于水面,孵化为水生幼虫(孑孓)。幼虫以急促扭动动作游泳,吃藻类和有机碎屑,少数肉食性,甚至吃其他蚊。蚊蛹与大多数昆虫不同,能活动,靠胸部的呼吸管呼吸。成蚊从蛹壳钻出后立即交配。


1、一年四季蚊子都在做什么呢?

蚊子的季节消长和湿度、温度和雨量等密切相关,中国南北差异比较大,在长江中下游,每年3月出现第一代幼虫,成蚊密度在5月上升,7月达到高峰,9月以后下降。台湾省每年4月和9月两个峰值,大部分地区在6-9月是成蚊密度高峰季节。

冬天蚊子怎么办呢?2020年发表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的《城镇越冬蚊虫的治理》详细记载了蚊是如何过冬的,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越冬是蚊对气候季节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适应现象,蚊本身规律性生理状态受到阻抑,进入休眠或滞育状态。寿命依种类而迥异,蚊似乎为寄主的湿气、乳酸、二氧化碳、体热及运动所吸引。

  • 以成蚊越冬的蚊,雌蚊表现为不吸血,卵巢停止发育,脂肪体增大,隐匿于山洞、地窖、墙缝、暖房、地下室等阴暗、温暖、潮湿、不通风的地方,不食不动,新陈代谢降至最低点;到次年春暖时,蚊开始复苏,飞出吸血产卵;

  • 以幼虫越冬的蚊,其幼虫同样需要在水中度过,幼虫存活的水体需要环境安静、水体面积不大、不结冰。这种水体其实并不罕见,像高楼的沉水井、排水沟;商超、酒店的室内排水沟;屋顶的水箱;建筑工地的积水点;公园的戏水池、假山;露天堆放的轮胎等都可以成为幼虫成活的水体;

  • 以卵越冬的蚊,主要是伊蚊属的蚊虫,其多产卵于静止的小水体、或接近水的潮湿表面,刚产的卵内胚胎尚未发育成熟, 发育完成后,卵壳变得坚硬不透水,卵能抗干旱,耐低温和热的能力较强,经过干旱或越冬,翌年雨季来临,积水淹没了蚊卵即能孵化。这种水体也很常见,如室外 绿地环境的树洞、草地;乔、灌木丛潮湿的腐殖泥土中;地下管廊潮湿的井壁;明沟边的污泥中。以及在室内环境中的高楼的沉水井、排水沟、花盆等。

  • 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蚊虫可以通年活动,不过好在温度低时,其种群数目减少,活动不频繁。

  1. 蚊子短暂的一生都在做什么呢?

  • 吸血或者找血的路上,蚊羽化后1~2天便可交配,交配常在未吸血之前。通常雌蚊一生只需交配一次。雌蚊与雄蚊完成交配后就开始为了下一代疯狂找血,生育下一代一般有三个阶段:寻找宿主吸血、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寻找孳生地产卵。这三个阶段所需的时间主要决定于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的速度,并受栖息场所内的温度和湿度影响。


  • 正常情况下,两次吸血的间隔时间与其卵巢周期发育相一致,称为生殖营养协调,通常约为2天。但也有个别蚊种需吸血2次以上才使卵巢发育成熟。一般蚊一生中有生殖营养周期3~7次,产卵总数几十个至几百个不等。雌蚊的生殖营养周期的次数是蚊虫存活时间的一个度量指标,蚊虫每排卵一次,在卵巢小管上就留有一个膨大部。


  • 找栖息地繁衍后一代,雌蚊吸血后即寻找比较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栖息。室内多栖于蚊帐内、床下、屋角、门后、墙面及杂物上。室外多栖于草丛、洞穴、树下及人畜房舍附近的农作物中。习性大致分为3类:

①家栖型:蚊吸饱血后仍停留室内,待胃血消化、卵巢成熟才飞离房舍,寻找产卵场所。如淡色库蚊、嗜人按蚊。

②半家栖型:吸血后稍在室内停留,然后飞出室外栖息。如中华按蚊。

③野栖型:自吸血至产卵完全在野外。

  1. 蚊子喜欢什么时候吸血、偏爱哪些人?

雄蚊是不吸血,只吸植物汁液及花蜜。雌蚊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卵巢才能发育、产卵,同时在吸血过程中获得病原体而成为传播媒介。多数蚊种在清晨、黄昏或黑夜活动,伊蚊多在白天活动。在我国偏嗜人血的按蚊,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其活动高峰多在午夜前后。兼嗜人畜血的多在上半夜,如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吸血活动始于日落后0.5~2小时,可持续至黎明5时,吸血高峰通常在上半夜。

蚊子通过翅膀振动感受距离,通过气味感受器找到自己喜欢的人。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团队在2022年8月发表在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Cell(《细胞》)上的文章中提到,蚊子的嗅觉系统进化出了自动防故障系统,以确保它们总能闻到我们的气味,科学家们发现,胺是蚊子用来寻找人类的另一种化学物质,人类有关的气味会能激活蚊子大脑中的“人类探测部分”,也就是胺。蚊子的进化已经超出我们一般人的认知了。要让蚊子不叮人,比过去预想的要难的多。


图片来自:Margaret Herre, Olivia V. Goldman, Tzu-Chiao Lu, ..., Hongjie Li, Leslie B. Vosshall, Meg A. Younger,Non-canonical odor coding in the mosquito. Cell VOLUME 185, ISSUE 17, P3104-3123.E28, AUGUST 18, 2022

  • 流汗和体温较高者。

蚊虫爱咬容易出汗、体温高的人,由于人体大量排汗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气体分子。氨基酸使体表上的氨基酸升高,并且这些成分都对蚊子有强烈的吸引力。另外,由于蚊子的触觉腺具有很强的体味、气味感受器,能敏锐地捕捉这些气息分子,从而找到目标。因此,经常出汗且体温高的人容易招来蚊子。蚊子的嗅觉是是非丰富的,Margaret Herre等人进行了一项科学研究《Non-canonical odor coding in the mosquito》,他们进行了一个简易的实验将电极插入蚊子的单个嗅觉神经元,测量细胞对气味的反应,这组实验表明,蚊子靠一个嗅觉神经元就可以感知到多种不同的气味——比如一种香水味和一种臭脚丫味。但是蚊子有很多个嗅觉神经元它们嗅觉发达,多人类气味敏感,流汗和体温高的人更容易释放气味从而更吸引蚊子。


图片来源:Margaret Herre et al., (2022) Non-canonical odor coding in the mosquito. Cell.Doi:
10.1016/j.cell.2022.07.024

  • 能快速呼吸的人

蚊虫爱咬容易呼吸的人。由于人体呼吸的频率太高,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蚊子就会有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市场上有许多用来灭蚊的装置,都是利用二氧化碳来消灭蚊子的。

  • 身着黑色衣服的

蚊虫爱咬黑衣服的人。由于衣服颜色越深,对蚊子不起反光作用。而且蚊子生性怕光,喜欢在弱光或暗的环境中吸血。所以,蚊虫多的时候要尽量少穿黑衣服,花蚊最喜欢颜色深的东西,以免被蚊子叮咬。对于这点我个人不太行,作为一个白色衣服重度爱好者,不耽误有我在的地方可以减少其他人被咬的事实。

  • 偏爱O型血,这是个伪科学

这个说法仅仅只是来自牛津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和人类学实验室的CORINNE SHEAR WOOD在上世纪1972、1974以及1976年连续发表的三项研究数据之中。这个说法最早是在1976年的时候就已经被来自伦敦热带医学研究院的一项设计更加严谨的研究给否定了,后面的研究似乎也得到了学界比较广泛的接受,从此之后,再没有人进行过这个方面的研究。


  1. 如何科学防蚊,有哪些防蚊小技巧?

相信没有人逃得过蚊子的嘴,被叮咬后挠也不是不挠也不是,天气日渐转热,眼看着蚊子大军要来了,防蚊一般分为物理防蚊和化学防蚊两种。

  1. 物理防蚊法

  • 保持卫生清洁,上文蚊子繁衍过程看出来,糟糕的环境给蚊子提供了完美繁育环境,保持大环境的清洁,可以从根源上较少蚊子的繁育;

  • 安装纱门、纱窗,蚊帐,小时候灭蚊产品比较少,白天靠纱门纱窗,晚上靠蚊帐,记忆里每晚睡前父母会检查蚊帐里是不是有蚊子;

  • 电蚊拍,现在这种产品也比较多,手持的、挂壁的,释放蚊子比较喜欢的气味吸引蚊子

  1. 化学防蚊法

  • 传统蚊香,市面上品种非常多,按需选购即可。

  • 电蚊香液,作为被蚊子偏爱的人,非常推荐榄菊电热蚊香液,无意中发现的非常好用蚊香液,他们是和华南农业大学一起研究的,看很多品牌介绍的花里胡哨的,好不好用才是王道,我一般一直插着用完之前换一瓶,不贵还好用,在家从来没被叮过,记得买无香型大家都可以用,大家自己某东某宝某夕夕买就行。


  1. 叮咬后正确处理方法

  • 涂抹药膏:风油精

  • 热敷/冷敷:可以先倒半盆滚烫的开水,找一块干净的毛巾,再将毛巾的一角放入水中,在轻轻烫痒处,反复几次,痒感就能很快消失。此外,肥皂可以起到止痒消肿的作用

  • 医院就医:很严重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听医嘱不要大意

中国“以蚊治蚊”团队负责人奚志勇教授带领着他的团队用低剂量射线照射后的雌蚊,使雌蚊不育,就算释放出去,交配后也无法产生后代。用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结合射线,就可以达到100%的种群清除效果。灭蚊技术2.0的成功研发和应用使得大区域灭绝蚊子有了更高可能,试验证明,2-3年之后,试点岛的叮咬率降至之前的10%,基本消除了传病蚊。

相信没有人会喜欢蚊子这种生物,科学家们对它们的存在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昆虫生态学家史蒂文·朱利亚诺(Steven Juliano)说“很难说消灭它们会有什么坏处,只是保不准有点附带损害。”,巴西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的医学昆虫学者卡洛斯·布里索拉·马孔德斯(Carlos Brisola Marcondes)说,“蚊子的消失对于人类而言影响重大“。所以如此重大的问题就交给伟大的科学家吧!


你了解蚊子吗,知道蚊子的生活习性吗,有哪些科学防蚊的方法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