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八章
【原文】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注解】
因此世间失道,就会有仁义之人求道;知识越来越多,就会有严重的欺诈出现;六亲不和,孝道和仁慈就会被推崇;国家混乱,就有坚持正道的人出现(贞臣事国不事君,君有失道臣巧谏。是以真君贞臣。)。(案,译为就会有。这是按照道的规律而自然发展的。)
一个国家失“道”,就会有人站出来,像孙中山先生那样的革命先辈正是如此。同时失道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生存动心思去欺诈别人。有血缘关系的都不能够和谐,孝道和仁慈的人就会被推出作为典范。国家混乱无章,民不聊生,贞臣就会出现,例如李渊推翻了隋王朝。当一个国家一切都太平,仁义、孝慈、智慧、贞臣自然是有的,当失道的时候变得显现而已。政通人和,这些都是自然而言的事情,不需要提倡和举典范,就能够和谐友爱,世态融融。(能不能改变并不取决于这些英雄,而是人民的主体选择了哪一个方向。人民的选择并不总是真正符合其意愿的,也不一定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的,而是可以被文化宣传操控的。只有认清了历史方向——解放——并依旧站在人民和人类未来的立场的人才能做出正确选择。只有让越来越多的人掌握文化与文化解释权,从而使其不被垄断和控制,社会才能保持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