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higros谱面流速的一点小研究
2023-08-30 21:08 作者:Pigeeeeeon | 我要投稿
很多谱师的谱面或许都曾因为流速而被吐槽,有时过快,有时过慢,然而很多时候谱师都使用了相同的流速值,却有时显快有时显慢,这究竟是为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如下研究。(初稿,可能有很多漏洞,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研究用到的参数与基本事实如下:
l——note下落方向上主判定线位置到屏幕边缘(或note开始可读时所处位置)的距离(单位:像素)→相同流速下值越小读谱越难
p——曲目bpm→相同流速下值越大读谱越难
s——判定线流速值(rpe单位)→值过大或过小都会使读谱难度上升
以及新规定的变量“x”,我们将其命名为“读谱值”
接下来,我们对“x”进行定义
我们规定:x=sl/p
并规定标准值:180bpm的10流速下note正常下落750个像素
此时x=10*750/180≈41.67
x值越接近标准值读谱越容易,不过容错率很高
实际应用
1.我们可以根据公式迅速获得当前读谱的难易程度
在当前段落将各参数代入公式即可,对于发现谱面流速问题很有帮助 2.可以根据歌曲bpm/主判定线位置/想要的x值等迅速找到合适的流速
根据公式变形:s=xp/l即可,正常写谱代入x=41.67即可,比挨个试肯定是要方便的
特殊注意
1.少部分曲目可能bpm过高/过低,导致得到的x值不具备参考意义,可以手动将歌曲bpm*2的整数次幂直到得到的bpm值尽量位于120~300之间(当然大家写谱之前应该都会这么做) 2.仅适用于常规下落情况,如果高强度拆线那么很难得到确切的可读距离值 3.如果您认为公式有更优解,请务必发在评论区,十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