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因一首诗而成“秋思之祖”

一口气看完马致远
他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誉为秋思之祖,他作《汉宫秋》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口气看完马致远的一生。蒙古定宗5年(1250年),马致远在燕京出生,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一说其本名为马视远,因得一长老教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名马致远,马致远的童年生活应当是大多数人的梦中生活,恰如他晚年在《清杏子•悟迷》写道:风流平昔富豪家那样,小马的家庭是相当富裕的,妥妥的贵公子,小马还有才华,爱做学问,少年人家世好才情高,活脱脱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常为马氏后人津津乐道。彼时的小马非常热爱儒家学问,热衷于考取功名,谋求建功立业,而正如天底下所有希望儿女成才的父母一样,马家父母大力支持小马的事业,为小马请名师指导,他曾这样写自己的儿时学习生活,夙兴夜寐尊师行,冬至浑绝浮浪名,身潜诗礼且陶情。柳溪中,人世小蓬瀛。显然沉静的读书环境给小马创造了良好的创作和学习环境,不沾染陋习,不迷醉金钱,这也让他求取功名的意志更加坚定。奈何生不逢时,当时小马是个北漂,而北方受蒙古把持,存在一定的职场鄙视链,小马一类的知识分子普遍空有登楼意而恨无上天梯,即便是这样,小马出仕的星星之火仍熊熊燎原,不愿熄灭,小马又是公认的圈内卷王,自律又上进,他不可能就此作罢,放手自己的职场逐梦生涯。
至元7年(1270年),20岁的小马,孤身勇闯龙楼凤阁,过了3年,孛儿只斤•真金被封为太子,小马积极献诗龙楼,期望向领导讨个功名,此举收获了太子的青睐和赏识,23岁小马的打工人职场进阶进度条动了起来,但好景不长,至元22年(1285年),老领导去世,新领导上任后并没有重用马致远,加上领导层大换血造成的职场混乱,35岁的马哥彻底被踢出了管理层,可怜的马哥像是被泼了盆冷水,浇了他一个透心凉,像极了后学晚辈描述的那般,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事实上,咱马哥对于入仕这件事似乎没有那么深的执念,尽管他一直不放弃四处奔波,一直想给自己找个差事做,圆少年之梦,但内心深处他一直有着自己的清醒与宁静,他曾写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谴修生受,也许做不到左国心,拿云手,那咱们就主打一个几叶棉,一片绸,暖后休,此时的他年纪不大,家境却不似从前,娶妻生儿后他成了家庭的主心骨,忙碌奔波一部分也是为了妻子和孩子,他写道妻儿胖了咱消瘦,在外打拼的他则是孤馆寒食故乡秋,没口热饭也没个知心体己的人,但游览山水,虽然没有留下plog,马哥却写下了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不带一秋字,却成了秋思之祖,寥寥二十八字写出了浓郁的秋季景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等十个意象,从近到远,排列有序,可以看出马哥的这首伤秋之作写时情意流畅,构思巧妙,他有着流行音乐般朗朗上口的节奏感,读上一遍便能印象深刻,是当年上学最好背诵的诗词之一了。
马哥的一生是顽强的,虽然仕途不是很顺利,但在创作这方面,咱马哥却是个六边形战士,他在梨园的声名很大,素有曲状元之称,既是当时的名士,又从事杂剧、散曲、小令创作,是个有仙气儿接地气儿的创作者,《汉宫秋》便是当时颇负盛名的作品之一,通过戏剧冲突写乱世中人的无力感,是对于生命的感悟,更是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的一种内涵,写《汉宫秋》时的马哥正是遇上了元灭宋的历史之变,但长期居住在北方大都的他,对于宋朝廷的真正灭亡似乎没有很大的感触,但对于历史更替他却有浓浓的感慨,看着身处于乱世的遗民,他不仅写下了素有元曲四大悲剧之一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借汉元帝和王昭君之间的爱情悲剧,表达自己的郁闷,一句“只凭佳人平定天下”,写尽了自己对于战争年华的不平之情。
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马致远参与了元贞书会,这一时期马致远创作出现了一种特有的文学作品类型,叫做神仙道化剧,彼时他和李时中、花李郎、红字公几人成了忘年交,四人合作创作了《邯郸道省悟黄梁梦》这首曲子中都是一股“愁雾悲风”,这些满含悲情的句子是他们用来自我纾解的一种发疯文学,这样一看,马致远发疯的方式比我们高级的多了。大德年间(1297年-1307年),年近半百的马致远,历经这半世的蹉跎,叹-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开始向往菊花开,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裁剪冰雪、追陪风月、管领莺花的隐居生活,一说他的隐居地点是在杭州,他自号为东篱先生,称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也是对于隐逸之祖陶渊明的一种追随和致敬。皇庆二年(1313年),元仁宗恢复科举考试,他虽已赶不上这波科举热,但也依然为仁宗写下一篇彩虹屁:寰海清夷,扇祥风太平朝世,赞尧仁洪福天齐。乐时丰,逢岁稔,天开祥瑞,万世皇基,股肱良庙堂之器。很明显这是他对于朝廷广济人才的推崇和赞扬,结尾他又和道祝吾皇万万年,镇家邦万万里。八方齐贺当今帝,稳坐盘龙亢金椅。表达了对于元朝廷的祝福,这样一首曲子有明显的讨好意味,但60多岁的他明显已经无法出仕做官,约莫在完成这套曲子后不久,他就离开了人世间,时间大约是在泰定元年(1324年)。纵观马致远的一生,他的一生为时代所累,元朝废科举没有了渠道,注定了他无法高登龙楼凤阁,若一直郁郁不得,他应该也写不出后来的传世名曲名篇,成不了元曲四大家之一,从这个角度讲,他的豁达值得我们学习,条条大路通罗马,山不转我自转,他最终选择了适合他的那一条跑道,既然无法得到功名,那就搞点文学创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