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一诊语文康德卷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的具体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主要是围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即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第二层,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具有包容性;第三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特殊,结构虽然简单,但是知识跨度大,是一节横跨政治与历史知识的课程,因此就要通过多媒体、资料收集与整理等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在原有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展与延伸,这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含义,区域文化的成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2)联系我国各地的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容;联系我国各民族实际,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过程与方法
(1)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
(2)联系我国各地的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2)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3)增强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不同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中华文化的力量
五、教法学法与课时安排:
1.教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合作讨论法
2.学法: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和探究讨论学习等方式
3.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请同学读一段绕口令,要求读音准确,顺畅。
播放PPT:《板凳与扁担》
学生活动:2位学生读绕口令
教师活动: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很热情,也完整地读下来了,但稍微有点不顺畅。绕口令是一种读起来绕口,但又妙趣横生的语言艺术,要达到读音准确又顺畅是比较难的。而这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上节课我们跨越千年,从时间的角度感受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将进一步从内容和形式上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