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软件工程:如何高效构建软件

2023-07-07 23:24 作者:没有名字如何行走江湖  | 我要投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3YdE8kmvz-lboX0eDWt0Q?pwd=52bn 

提取码:52bn


(1)持续交付先驱戴维.法利全新力作。曾与耶斯.亨布尔(JezHumble)共同撰写了获Jolt大奖的图书《持续交付:发布可靠软件的系统方法》。

(2)改进复杂软件系统的工程实践指南。纠正人们对软件工程的传统认知误区,阐述生产力和创造力在软件工程中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跳出特定的工具或技术,抽象、提炼、连贯为一套具有普适性、基础性的现代软件工程思想和范式;以实用有效的方法为重点,讲解科学原理、工程技术如何应用于软件开发。

(3)广泛适用于各类软件开发团队。书中提及的“道fa术器”,对于初创公司或大型企业都适用,促进软件组织更加可靠、有效、高质量地构建软件,交付业务价值,激发创新活力。

(4)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地面系统副总设计师 杨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屹力等业界学者、实践者亲笔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软件工程的真正含义,汇集了一些重要的软件开发基本原则,将它们紧密结合成一个一致的模型,旨在帮助读者有效、快速地构建软件。全书共4个部分:第1部分探讨软件工程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将工程的原则和原理应用到软件开发中;第2部分讲述运用科学思想优化软件开发过程的方法,包括迭代式、增量式工作,获得并利用快速、高质量的反馈,采用实验性和经验主义的科学方法;第3部分介绍管理软件复杂性的方法,深入探讨模块化、内聚力、关注点分离、信息隐藏和抽象、管理耦合等原则;第4部分介绍支持软件工程的工具,以及一些贯穿本书的软件开发理念,包括可测试性、可部署性、速度、控制变量、持续交付等。

作者简介

戴维.法利(David Farley)是持续交付的先驱、思想领袖,也是持续交付、DevOps、测试驱动开发和软件开发领域的专家。

从现代计算的早期开始,戴维曾担任过程序员、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师和成功团队的核心,他掌握了计算机和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并形成了开创性的方法,改变了开发人员和团队的工作方式。他挑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带领团队开发了世界top级的软件。

戴维是获Jolt大奖的《持续交付:发布可靠软件的系统方法》一书的作者之一,是一位受欢迎的会议演讲者,并在YouTube上运营着广受欢迎的“持续交付”频道,主题是软件工程。他建立了世界上速度快的金融交易所之一,是行为驱动开发的先驱,是《反应式宣言》的作者之一,并凭借LMAX Disruptor获得了杜克开源软件奖。

戴维热衷于通过咨询、YouTube 频道和培训课程分享他的专业知识,帮助世界各地的开发团队改进软件的设计,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精彩书评

我们处在信息化时代中,软件技术正在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对未来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到我们的手机、计算机、电动汽车、智能家电等。信息化时代的开启,软件工程在其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软件工程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采用工程化的概念、理论、技术和方法来指导开发与维护计算机软件。《现代软件工程:如何高效构建软件》通过探讨软件工程的真正含义、利用科学思想优化开发过程、管理软件复杂性,汇集了软件开发中的一些基本原则,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有效地构建现代软件。这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院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软件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杨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地面系统副总设计师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软件形态发生变化,新型智能化应用和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软件架构向分布式、松耦合和工程化等方向演进,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亟需有效的软件构建来支撑。这本书从纠正人们对软件工程的传统认知误区出发,阐述生产力和创造力在软件工程中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并跳出特定的工具或技术,抽象、提炼、连贯为一套具有普适性、基础性的现代软件工程思想和范式;进而以实用有效的方法为重点,讲解科学原理、工程技术如何应用于软件开发。书中提及的现代软件工程“道fa术器”,广泛适用于各类软件开发团队,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大型企业,对于改进复杂软件系统的工程实践十分有帮助,促进软件组织更加可靠、有效、高质量地构建软件,交付业务价值,激发创新活力。

——陈屹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经历了上百个软件项目后,在“如何有效地构建软件、保质保量地交付软件产品”方面我有了一些体会,但却感觉知识、经验零散,不成体系。于是我迫切地想找到一套工具,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经验链接起来,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恰好此时我遇见了这本书,如同犯困的时候有人递枕头,读完仿佛睡了一个好觉,有神清气爽、酣畅淋漓之感。

——王旭东,中银保险有限公司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


这本书从软件设计的角度阐明了什么是软件工程,贯穿了实用的设计理念和开发原则,帮我们梳理了进化式地扩展我们的系统、即便在不清楚目标的前提下也可以取得进展的方法,同时整理了随着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管理系统复杂性的各种设计和开发思想。我们在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借鉴之处。这本书既适合初学者学习,又适合有经验的软件开发人员和架构师作为参考用书,甚至对于管理者在组织架构方面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黄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多媒体技术教研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为什么在我和戴维一起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们作为“软件工程师”是如此成功和满意。我希望你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从戴维的经验和建议中受益,而不必为你的团队雇用一位戴维.法利。

——特丽莎.吉(Trisha Gee),开发技术推广工程师和Java 拥护者


《现代软件工程:如何高效构建软件》这本书非常好,它描述了当今有经验的从业者们实际构建软件的方式。法利介绍的技术不是死板的、规定性的或线性的,但是它们严格遵循软件构建所需要的方式:经验主义的、迭代的、反馈驱动的、经济的,并且专注于可运行的代码。

——格伦.范德堡(Glenn Vanderburg),Nubank 公司的工程总监


有很多书会告诉你如何效仿一个特定的软件工程实践,但这本书不一样。戴维在书中所做的是,阐述软件工程的本质,以及它与简单工艺的区别。他解释了为什么为了掌握软件工程,你须成为学习和管理复杂性的专家,如何用已经存在的实践支持这一结论,以及如何判断关于软件工程价值的其他观点。这本书适用于任何认真考虑把软件开发当作一门真正的工程学科的人,无论你是刚刚起步还是已经构建软件几十年了。

——戴夫.豪恩斯洛(Dave Hounslow),软件工程师


这些都是重要的话题,有一个纲要把它们汇集成一个整体太好了。

——迈克尔.尼加德(Michael Nygard),《发布!软件的设计与部署》一书的作者,专业程序员和软件架构师


我一直在看戴维.法利这本书的评阅样书,这本书正是我们需要的。任何有志成为软件工程师或想要掌握这项工艺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这本书给了我们关于专业工程的务实、实用的建议。它应该成为大学和训练营的荐读书。

——布赖恩.芬斯特(Bryan Finster),杰出的工程师和美国空军一号平台的价值流架构师


目录

序 ——特丽莎.吉(Trisha Gee),开发技术推广工程师和Java 拥护者


第 1部分 什么是软件工程?

第 1章 简单介绍 3

1.1 工程——科学的实际应用 3

1.2 软件工程的定义 4

1.3 重新定义“软件工程” 6

1.4 软件工程的诞生 7

1.5 范式转移 9

1.6 小结 10


第 2章 什么是工程? 11

2.1 生产不是我们的问题 12

2.2 设计工程,而非生产工程 12

2.3 工程学的初步定义 17

2.4 工程不等于代码 18

2.5 为什么工程很重要? 20

2.6 “工艺”的极限 20

2.7 精度和可伸缩性 21

2.8 管理复杂性 22

2.9 测量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23

2.10 工程、创造和工艺 25

2.11 为什么我们所做的不是软件工程 27

2.12 权衡 28

2.13 进步的错觉 28

2.14 从工艺到工程的旅程 29

2.15 只有工艺还不够 30

2.16 是时候反思了? 30

2.17 小结 32


第3章 工程方法的基本原理 33

3.1 变革的行业? 33

3.2 度量的重要性 35

3.3 应用稳定性和吞吐量 37

3.4 软件工程学科的基础 38

3.5 学习专家 39

3.6 管理复杂性的专家 40

3.7 小结 41


第 2部分 优化学习

第4章 迭代式工作 45

4.1 迭代式工作的实际优势 47

4.2 迭代作为防御性设计策略 49

4.3 计划的诱惑 51

4.4 迭代式工作的实用性 56

4.5 小结 58


第5章 反馈 59

5.1 反馈重要性的实例 60

5.2 编码中的反馈 63

5.3 集成中的反馈 64

5.4 设计中的反馈 66

5.5 架构中的反馈 68

5.6 倾向于早期反馈 70

5.7 产品设计中的反馈 71

5.8 组织和文化中的反馈 72

5.9 小结 74


第6章 增量主义 75

6.1 模块化的重要性 76

6.2 组织增量主义 77

6.3 增量主义工具 79

6.4 限制变更的影响 80

6.5 增量式设计 82

6.6 小结 84


第7章 经验主义 85

7.1 立足于现实 86

7.2 区分经验主义与实验性 87

7.3 “我知道那个bug!” 87

7.4 避免自我欺骗 89

7.5 创造符合我们论点的现实 90

7.6 以现实为指导 93

7.7 小结 94


第8章 实验性 95

8.1 “实验性”是什么意思? 96

8.2 反馈 97

8.3 假设 99

8.4 度量 100

8.5 控制变量 101

8.6 自动化测试作为实验 102

8.7 将测试的实验结果置于环境中 103

8.8 实验范围 105

8.9 小结 106


第3部分 优化管理复杂性

第9章 模块化 109

9.1 模块化的标志 111

9.2 低估优秀设计的重要性 111

9.3 可测试性的重要性 113

9.4 可测试性设计提高模块化 114

9.5 服务和模块化 120

9.6 可部署性和模块化 121

9.7 不同规模的模块化 123

9.8 人类系统中的模块化 124

9.9 小结 126


第 10章 内聚力 127

10.1 模块化和内聚力:设计的基础 127

10.2 内聚力的基本降低 128

10.3 上下文很重要 131

10.4 高性能软件 134

10.5 与耦合的联系 135

10.6 测试驱动开发推动高内聚力 136

10.7 如何实现内聚软件 136

10.8 内聚力差的代价 139

10.9 人类系统中的内聚力 140

10.10 小结 140


第 11章 关注点分离 141

11.1 依赖注入 145

11.2 分离本质复杂性和偶然复杂性 146

11.3 领域驱动设计的重要性 149

11.4 可测试性 151

11.5 端口和适配器 151

11.6 何时采用端口和适配器 154

11.7 什么是API 155

11.8 使用测试驱动开发推动关注点分离 156

11.9 小结 157


第 12章 信息隐藏和抽象 158

12.1 抽象或信息隐藏 158

12.2 是什么导致了“大泥球” 159

12.3 组织和文化问题 159

12.4 技术问题和设计问题 162

12.5 对过度设计的恐惧 165

12.6 通过测试改进抽象 168

12.7 抽象的力量 169

12.8 抽象泄漏 170

12.9 选择适当的抽象 172

12.10 问题领域的抽象 174

12.11 抽象偶然复杂性 175

12.12 隔离第三方系统和代码 178

12.13 总是倾向于隐藏信息 179

12.14 小结 180


第 13章 管理耦合 181

13.1 耦合的代价 181

13.2 扩展 182

13.3 微服务 183

13.4 解耦可能意味着更多的代码 185

13.5 松耦合不是唯一重要的类型 187

13.6 倾向于松耦合 188

13.7 这与关注点分离有何不同? 189

13.8 DRY 太过于简单化 190

13.9 异步作为松耦合的工具 192

13.10 松耦合设计 193

13.11 人类系统中的松耦合 194

13.12 小结 196


第4部分 支持软件工程的工具

第 14 章 工程学科的工具 199

14.1 什么是软件开发? 200

14.2 可测试性作为工具 202

14.3 测量点 205

14.4 实现可测试性的问题 205

14.5 如何提高可测试性 209

14.6 可部署性 210

14.7 速度 212

14.8 控制变量 213

14.9 持续交付 214

14.10 支持工程的通用工具 215

14.11 小结 216


第 15章 现代软件工程师 217

15.1 工程作为人类过程 219

15.2 数字化颠覆性组织 220

15.3 结果与机制 222

15.4 持久且普遍适用 224

15.5 工程学科的基础 227

15.6 小结 227


查看全部↓


现代软件工程:如何高效构建软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