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岛经济学》第四章

2023-07-07 23:23 作者:MichaelLeeii  | 我要投稿

《小岛经济学》第四章

一、细节理解:

1、关注慢变量:制造更大的渔网需要更长的周期、承担更多的风险!怎么理解?一方面“慢”说明积累足够多,一方面“慢”说明思考足够细!在“慢”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规避风险,同时可以在“慢”中可以不断的修正错误

2、个人对士农工商的理解(仅供参考):

不管是士农工商还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指向一个本质:农业为根,制造业为干,服务业为果

(1)农业是生存根本: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存在耕地红线

(2)工业提升效率:在遥远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通过生产工具的变化(工业的雏形),提升的就是农业的生产效率(以此类推)!而只有通过工业水平的提升、在大幅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活的更美好,从而催生更多的工业类行业,最终衍生出第三产业(服务业)

(3)服务业提升幸福指数:在解决了温饱,提升了效率之后,人们最需要的精神层面的满足!于是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服务业的产生

同理:士农工商同样如此,先士后农再工最后商!就是这个逻辑下的递进关系

那么为什么先遥远的几百甚至几千年前,会出现“贱商”的现象呢?我认为原因在于:生产效率未达到”商“的水平:信息流、物流水平严重落后!当今“商”的发达,主要源于“信息流”与“物流”,两者缺一不可(这个可单独探讨)

二、学到了什么

1、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与第二章一致,只是,在第二章从是从需求侧出发的观点,创新其实就是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那么创新有哪些:

我认为分为两个板块,“人”和“物”的创新!结论来源于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1)劳动者:管理创新

(2)生产资料:技术创新

(3)劳动对象: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主要集中于:人的管理、流程的管理

技术创新主要集中于: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的创新

一句话总结就是:标准化工作(无人参与)--技术创新;非标准化工作(人参与)--管理创新

2、除了我们能看到的技术创新之外,一定要非常重视管理创新:二战后,欧洲通过马歇尔计划、日本通过引入戴明,实现了管理上的跨越式变化,从而能从二战中迅速恢复,管理创新居功至伟


《小岛经济学》第四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