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科书,爱祖国爱人民的少先队
“教材除了插画,还有一个问题”,乡村老师的建议引人深思。从而思考——少先队是什么?是党的先锋,是科学和建设祖国的希望~!教育是立国之本,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就是关注党的事业,少先队员不正是我们祖国花朵,是可爱的中国青少年学生们,阵地丢了十年了~我们还能找回来吗?
80、90后回忆起学生时代的教材都是满满的美好回忆,那个时候课本是统一的,很多看似不起眼的插画都是出自大师之手,教材中的文章也都是名师之作。
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影响很大,可现在学生们的教材插图着实让人失望,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人教版数学教材的争议事件,要不是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学生还不知要再用多少年这样的问题教材。

很多家长以前都没注意到孩子的教材居然有这么多问题,此次各种细节被扒出来后让家长觉得细思极恐,这已经不仅仅是插画审美的问题了,教育部门也重视了起来。
近日教育部门发布了相关通知,确定成立调查组彻查教材插图问题,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采纳来自社会的建议,一位乡村支教老师也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提出建议,角度新颖却引人深思。

“教材不只插画有问题”,乡村支教老师提出建议,角度引人深思
教材插图上了热搜之后,很多家长反映词典以及绘本等等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就在大家围绕着教材插图找问题时,一位乡村支教老师却表示“教材除了插图,还有一个严重问题”。
这位支教老师向人教社和教育部门提出建议,他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指出了一直被大家忽略的问题,获得一致认可,对于教育发展来说,他所说的问题和教材插图一样重要。

“教材都城市化了,还凭什么让农村孩子去热爱自己的家乡!”
11年的支教经历让他发现现在的教材太过于城市化了,建议教材可以多一些农村元素的内容,不管是插画还是教材的内容都应该增加一些农村元素。
插画问题有很多专业人士关注,教材内容城市化的问题却无人在意,他认为教材中的城市元素对农村孩子很重要,同样农村元素对城市孩子的学习也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现在的教材基本上都城市化了。

教材编写也是站在城市孩子的角度,随便一道题就是超市、大商场、游乐园、电影院,而乡村的孩子很多都没去过这些地方,无法带入进去,乡村学生的日常在教材中完全没有体现。
乡村支教老师的建议引人深思,不少学生深有同感
乡村中小学生从小就学习这样的教材,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哪里体现?乡村的很多学生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离开家乡。

在教材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农村学生会觉得自己的家乡是负面、落后的,只有城市是美好的,一心只想逃离家乡,乡村又该由谁来振兴?
并不是说要让农村学生都留在农村,只是教材一味地凸显城市,会让农村学生厌恶家乡,一心只向往大城市的繁华和高楼大厦,可乡村和城市都是并没有好坏之分,都应该是人向往的地方。
这位乡村教师的愿望是有一天能让农村学生看着教材的时候能发现“这不就是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嘛,这插图画的不就是我们这里嘛!”
乡村振兴主要靠热爱家乡的乡村儿女,如果连农村学生自己都不认同家乡,又怎么能留下人才、吸引优秀教师。
这位老师的角度很新颖,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但这却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角度,很多80、90后的学生对教材城市化深有同感。
有网友回忆起小时候在农村读书的时候,以后作文题目写公园一角,可是在农村学生的生活里根本没有公园,还有让写坐着爸爸开的车走在高速上,这也是很多农村学生接触不到的事情。
教材中城市元素多并没有错,但是要适量的在城市元素和农村元素中寻找一个中和点,让农村学生了解城市,让城市学生了解农村,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
笔者观点
很多家长称赞这位老师有责任心,很多农村学生被这位老师的建议说得热泪盈眶,这说明教材当中确实是存在这样的问题,除了插画在内容上也有改进的空间,希望这位乡村老师的声音能被官方部门听到。
“好好读书考出农村”这样的想法有错吗?笔者认为向往外面的世界没有错,但是不能去引导所有学生都这样想,农村和城市各有各的好,如果所有人都只想去城市,乡村的教育以及经济会越来越难发展起来。
今日话题:你对这位乡村老师的建议作何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