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上礼》
上礼:
文子曰:
上古真人,呼吸阴阳,而群生 莫不仰其德以和顺,当此之时,隐密自成纯朴,纯朴未散,而万物大优(大有)。
及世之衰也,至伏羲氏,昧昧懋懋,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悟乎天地之间,其德烦而不一。
及至神农、黄帝、覈(合)领天下,纪纲四十,和调阴阳,于是万民莫不竦身而思,戴听而视,故治而不和。
下至夏殷之世,嗜欲达于物,聪明诱于外,性命失其真。
施(意音同“逸”)及周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智巧萌生,狙学以拟圣,华诬以胁众,琢饰诗书以贾名誉,各欲其行以智伪,以容于世,而失大宗之本。故世有丧性命,衰渐所由,来久也。
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反性于无(反“浇醇散朴”之性于无)游心于虚;
世俗之学,擢德攓性,内愁五藏(臟腑),暴行越知,以譊名声于世,此至人所不为也。
擢德自见也,攓性绝生也。若夫至人定乎死生之意,通乎荣辱之理,举世誉之而不益(过分)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得至道之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