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惘思录——《少年的你》所引发的困惑

2019-10-30 15:02 作者:散宁!  | 我要投稿

开一个新坑吧。瞅着我的草稿箱,我默默流下了泪水,好多文章胎死腹中。

惘思录文章只讲困惑,不站立场。

也许我这个题目有点蹭热度了。诶,我就是为了蹭热度。这年头,不蹭热度谁来看文章啊。

首先,《少年的你》我没看过电影,也没看过原著,更没听说过这几个互撕的作者。单纯的吃瓜群众。吃着瓜🍉,我就闲着蛋疼,我就开始胡思乱想,我就越想越纳闷。

吃瓜,单纯困惑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啥是融梗,啥是抄袭,它们的标准是什么,会不会互相转化呢?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它有三个含义:①绕道袭击敌人; ②把别人的文章、作品私自照抄作为自己的去发表;③不顾实际,照搬别人的思想、方法、经验等。抄袭行为在文学界,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同时也是在著作权审判实践中较难认定的行为。

上一段,我抄袭了百度百科的解释,百度引用了现代汉语的解释。wtf?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另外,这个第三点也太难认定了吧。融梗究竟啥意思我也没找到官方解释。算了,反正大家都说算抄袭,那就忽略融梗吧。

第二个问题,抄袭的度,也就是怎么才能算抄袭?

我记得小时候抄同学作业,老师判定抄袭,因为连错的都一样,后来学精了,抄的时候故意抄错几个,老师不说了,但这时候还算不算抄袭呢?

《水浒传》里讲了武松一家人的故事,兰陵笑笑生直接用《水浒》的情节延伸出去写了《金瓶梅》,最后结局还和《水浒》接上了。这种算不算抄袭?

记得最初接受梗这个字的时候不理解,同学们也都解释不清楚,现在我懂了梗是怎么一回事,说白了就和古人用典故一样,只不过过去信息流通慢,流传下来的少,写下来的少,梗也就少,所以叫做典故。现在网络发达,事传的快,流通的快,其实大家都算是用典。那用典算抄袭不?借用真实的事算不算抄袭咱们且不去管,咱们就说文学上的用典。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唐代李贺写的,后来成了成语了,很多人都在用,欧阳修写过,毛主席写过,还有好多人写过,自行百度,这会打字手麻了。。。。那能说这算抄袭吗?

感觉需要再说一次,我这里没有表达立场,并非洗地,只是单纯的讲疑问。没错,我很好奇!

我很好奇!

什么算是抄袭?不说文学,在别的方面也很迷。电影《荒野大镖客》在欧洲上映后,日本导演黑泽明起诉它的制片方完全沿用自己电影《用心棒》的故事架构和人物塑造。他胜诉了,获得了该片全球票房的15%,以及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发行权。(悄咪咪说一下以上这个例子来自王梦影发表在冰点周刊上的文章)但是在游戏领域就很迷,在看过芒果冰关于游戏方面抄袭的判定后你就知道了(指路AV40549895AV40938473),在游戏行业法律“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因此,从法律角度上讲,不能讲Dota,lol,王者这几个在玩法上谁抄袭谁。

故事情节相似算不算抄袭?勇者斗恶龙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不管怎么写,这个故事套路算不算抄袭呢?

诶,突然发现套路这个问题。套路怎么算?有时候写作总会用到几个套路吧,算抄袭吗?套路用多了就会变成一种文体,比如唐诗七律,宋词词牌,元曲曲牌名,算不算抄袭?当然不算。但是,假如第一个写出来这个七律,写出一种词牌,曲牌的人,版权意识很强,只要有人和他重复,就说是抄袭,那个时候算不算抄袭呢?毕竟是前无古人,我自创的,和我的格式一样不就是抄袭么?这个时候就有点微妙了。

几千年了,人的想象好像总有撞车的时候。牛顿和莱布尼茨都说自己先一步创立了微积分。他们毕竟相隔的时间近。假如,他们在时间上错开几年,但是他们也都没有阅读过对方的理论,这种情况下,后来者有一万张嘴也说不清楚。

又突然联想到三国杀圈里著名的“专利事件”。火树说自己先说的“大月亮”组合的亮将时机,BBD紧跟着就也在视频里说这个事,所以BBD抄袭火树。后来在各种论坛里,双方粉丝就算不算抄袭展开了骂战。当然,我吃瓜吃地津津有味。

最后一个问题,这种“抄袭”会不会影响发展呢?

就说专利权吧,专利权范围过大,会不利于创新,毕竟东西都被你专利了,别人也就没有动力再创新了。可是,专利范围小了吧,也打击创新,毕竟我搞出来一个东西也没人保护我的权益,那谁还创新呀。

这种抄袭的判定也是如此。打击面过宽,会导致创作积极性下降。过窄吧,也影响创作积极性。那这个度到底在哪里呢?

最近看马未都先生讲文学,提到在中国现代社会,不可能有能只靠稿费养活自己的。但我们过去有,外国有。(AV71961607

是不是我们对文学有点苛责了呢?

可能吧。但是,那些抄袭的人也真的可恨。不过,到底啥样算抄袭?

惘思录——《少年的你》所引发的困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