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吧!上低音号』:一份来自京阿尼的答卷
一般路过的专栏人,因为看不到路的尽头,所以很在意您的想法,并且希望能得到一点支持~

在我看『京吹』的时候,不止一次看到屏幕上有「一天看完两季」一类的弹幕从我眼前划过。看到这些弹幕我真的很心疼。果真如人们所说,这是一个人心浮躁的时代。这么优秀的一部番,在诸如人物的心理描写,场景的切换等细节上描写的如此细腻。毫不夸张的说,我认为在『京吹』里挑几个场景做赏析,难度绝对不亚于一般的语文试题。这些细节都是要用心体会的,那样赶进度似的看,可以体会到这部番的内涵吗?
诚然,这也是『京吹』这部作品魅力的体现。但是像诸如「一天看完两季」这样的行为,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走马观花,是对原作的一种糟蹋。不过也不排除的确有部分人因为热爱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所以我原本并不是针对所有热爱这部番的人。我只是希望各位对待一部自己决心要去追的番剧,能像对待一部文学作品一样,不说一定要看的多么多么透彻,最起码不是只看个人在动。当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追番的方式,这一切不应该强求。所以我也只是希望,仅仅是希望而已。

我认为,『京吹』无论是在画面、剧情和人物方面的细节都是无可挑剔的。作画我想大家都是深有体会的。纵使我千言万语也是难以准确的描述出看到如此精美的作画时内心的感受。无论是“这水,这光”都充满了京阿尼的气息——不仅仅是这部番,京阿尼的每一步作品都是如此优秀,以至于让人习以为常甚至觉得理所应当。然而『京吹』在乐器的刻画上还是震撼了我。无论是对于乐器细节的描写还是光影的变动,亦或者是演奏时的每一个动作都完美的无可挑剔。我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作画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所以肃然起敬。
在人物上,吹奏部六十多号人也都有完整的人设。尤其是几位主角,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以至于仅仅只是看到某个事件就会让人透过做事风格联想到某人,也会在某人做出什么决定之前让人不住的猜测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离不开饱满的人设,离不开情节和细节的设置。不得不说京阿尼对细节的追求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情节方面,纵观整部番,无论是她们要做的事还是要说的话,相较于司空见惯的主角光环,都是显得非常贴合实际的。
起比如说初我认为,九美子身为主角,从小就吹上低音号,初中的时候还拿过金奖,来到北宇治一定可以一鸣惊人。但后来我才发现她其实很平凡。但即使是不平凡的明日香前辈也为寻常的问题所困扰,也有拼命的练习,也有过瓶颈,想要放弃。一开始我就认为,她们是主角,她们的目标是拿金奖,她们也很努力,所以她们拿金奖当然是理所应当。就算她们拿了金奖,那也不是因为她们是主角才拿金奖的,是因为她们拿了金奖才会变成主角的。但最终的结局全然不是如此。
当然了这个例子其实说明不了什么,因为从失败者的角度叙事虽然少见,但并不唯一。不过能从世俗的套路走走出来,我们就应当给予一定的鼓励。
其实呢,京阿尼的优秀并不是这样的投机取巧,举这个例子我也只是单纯的感慨一下。因为这才是生活啊!不是说拿了金奖就假,只是觉得总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偶尔也看看平常人的努力也不错。习惯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偶尔看看和自己同病相怜的普通人总是会产生共鸣的吧。
说实在的,在如今这样满是套路的时代,我的心很少会被别人调动。但『京吹』做到了。关西大赛上,看着后面的集数,心里很明确北宇治一定能入选。但就是在这么明确的情况下我依然很激动。我想,这要归功于京阿尼细致的渲染制作。比如几次与对手的对比和对北宇治学生的心理描写,真的让我一个旁观者感觉身临其境,那么一瞬间感觉自己也是北宇治的一员,大家荣辱与共,命运依然和北宇治连接在一起了,整个人都冷静不下来。

相信大家在看京吹的过程中一定看到了很多所谓的“课代表”吧。他们对一些人物的行为,场景的切换以及光影的分布做了许多的分析。的确是这样,文学作品大家都乐意去做分析,为什么动漫作品就不行?难道动漫作品就一定是平铺直叙?难道动漫作品就一定是那种没有深度的娱乐性质的作品吗?这是对二次元的偏见吗?
可是这样的问题又确实存在,这不仅是一个人心浮躁的时代,也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都不愿意在细节上下功夫,无论是作者还是观众,总是把重点放在了情节上而忽视了细节。一部作品,情节固然重要。可是这些细节亦有着很大的作用。比如说『京吹』里几次光影的分布,人物在阴影里或是光明里,都映照着她此时的心境。步履匆匆,急急忙忙看完了全剧,只留下一个完结。这样固然不影响结局,但不妨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回味无穷,才能有不一样的感悟啊。
我觉得,如果人人都有这种认真的追番态度,那么我们二次元也就能发扬光大了。而这种追番的态度,恰恰也体现了京阿尼对待动漫制作的认识。这种细腻和温柔,才是京阿尼一直被称作神的原因吧!
最后,感谢京阿尼让我和『京吹』相遇,愿温柔的人能被温柔以待。京阿尼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