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耳机已成为时代的眼泪了吗?
按照目前的事实,有线耳机尤其是HiFi耳机,早已经像HiFi音箱、家庭影院一样成为时代的眼泪。目前来说音频行业的主流是蓝牙耳机、智能音箱和车载音响。甚至HiFi的市场连专业扩声领域都不如,更别提电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嵌入式喇叭了。

要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概念。曾经的耳机是如何打败音箱成为行业的主流?是音质性能吗?还是更有奢侈品属性?
都不是,反而耳机往往比音箱和音箱需要的环境便宜很多。耳机成为主流的关键低廉的价格和方便收听且有一定的私密性。说白了就是便宜便捷。
而如果一旦出现一种新形态的产品有着更高的便利性,那么对于传统形态的耳机呈现压倒性优势也就不足为奇了。TWS耳机便是这样的产品形态,而苹果的强势市场占有率,也用无可争议的事实说明了这一问题。


HiFi耳机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或者说有线耳机有很大一部分炒作的因素。说白了就是泡沫。例如前几年耳机市场价格飙涨,动辄大几千上万甚至几万元的售价,伴随而来的是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水军,描述这些耳机有多么厉害。
现在用着200来块的动圈和一个1000来块蓝牙耳塞。国内这个圈子乌烟瘴气,总结来说就两个字:恶臭。从耳塞播放器到耳机解码耳放,产品实力不重要,重要的是出点钱让贴吧或者kol写点评测,再差的也能给你写成s级,要么就学脑放,视频网站忽悠下开始众筹。某些厂家呢,带节奏是一把好手,实力呢是没有。这个圈子对新烧和小白非常不友好,第一波基本是当了韭菜被割了,有的人可能会被割两三次。
还有我建议大佬的话少听,这个圈子真大佬,你基本遇不到,人家不上微博不玩贴吧不上QQ更不会随时聊器材和音乐。自己买两本相关的书看看比什么都强,很多所谓的大佬都是只有脾气没有能力,要么就是豪,要么就是托。
对了再补充一点,国内贴吧,论坛。特别贴吧这两年基本不能看,有固定团队,固定格式,一般是固定的套路,开头先引用一段什么关系都没有的文字,然后正文经常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声音比喻成嗅觉,味觉等其他感官,用写人或者写景物的方法来评测器材,把器材拟人化,拟物化。看着很有文采,其实这种文章基本是水文,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句话是真的,比如价格,只要把他评测的器材换了,换上另一个器材就又是一篇评测。为什么这两年国内hifi产品越来越贵,第一是电子方面科技进步有限,只能堆料用好材料,第二就是这些个贴吧论坛,失去理智贵的就是好,贵的就是天花板,导致厂家在开发的时候不得不重新审视定位。再说一点,如果想在贴吧发帖,一年得交2万加起的保护费,不交那个牌子在贴吧发不了贴。所以不要以为你遇到的真是大佬,搞不好只是一个拿钱写文混口饭吃的生意人。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2195520/answer/7009245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而这一系列乱象的始作俑者就是Beats初代录音师、森海塞尔HD800和AKG K3003。固然森海塞尔HD800和AKG K3003本身还算不上智商税,尤其是森海塞尔HD800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但耳机价格的泡沫就是由这两款耳机带起来的。这在我一年前的视频中有详细提及。如今泡沫破裂,潮水退去。森海塞尔两亿变卖消费类耳机业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有线耳机会彻底消亡吗?当然不会。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还是要分析一下曾经耳机的用户群体。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追求极致的音频体验
追求灵活便捷使用
想要追求一定的音质但是预算和条件相对有限
对于这三类人群,毫无疑问第二类是会集体倒戈以TWS真无线耳机为代表的蓝牙耳机阵营。那么对于第一类用户,以我接触的很多发烧友的经验来看,很多属于当初被耳机广告“忽悠”了,他们并不是玩不起或者说没有条件玩音箱。而是单纯的被HiFi耳机的一些天花乱坠的广告迷惑,但是当他们真正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判断声音,也和音箱系统对比过,一旦意识到音箱和耳机的实际差距,就会放弃HiFi耳机,转投HiFi音箱和家庭影院的怀抱。过去就经常看到我的回答下有这样的留言。
而对于第三类人群。这一类人群,可能没有属于自己的房产,或者依旧在大学集体宿舍,没有独立的空间。但是又受不了蓝牙码率对音频传输的影响。所以还不会贸然转投蓝牙阵营。蓝牙耳机的芯片通常带有7段或者15段EQ,对于耳机的调音会起到很方便灵活的作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更容易调出不错的频响曲线。传统的passive有线耳机固然本身没有芯片,但目前有不少HiFi播放器和软件均支持EQ调音。所以对于一些会使用EQ等调音手段的玩家,那么蓝牙耳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不如有线耳机的。或者说有线耳机是在无法使用音箱系统时的最优解,相对于蓝牙耳机依旧有提升。而且蓝牙耳机几乎均为密封式设计,有线耳机可以选择开放式设计,对于夏天佩戴更友好。毫无疑问,这类人群是会继续购买有线耳机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人群属于原教主义耳机爱好者,甚至有些商品拜物教的倾向。即便他们也有充足的预算和场地,也会买耳机。他们往往会无视音箱和耳机的实际差距,认为耳机就是世界上音质最好的产品,这有点类似于黑胶唱机的玩家。这类玩家不论如何都会继续购买有线耳机。

最后再简单温习一下两个话题。首先是音箱和耳机声音表现的问题。对于传统耳机的低频表现和空间印象与音箱存在质的区别,这种老掉牙的话题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只是再提及另外一个差异点——高频部分的表现。从市面上“瞎猫碰死耗子”似的找一个刚好能精确匹配具体个人人耳高频响应的耳机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不少耳机由于声学原理本身,在高频处往往存在一些峰谷。而音箱只要保证高频响应平直即可。所以耳机的高频表现往往也不如音箱。
另外一个问题则是关于有线耳机和蓝牙耳机之间音质的讨论。固然蓝牙耳机的无线传输协议导致的音质问题通常是不如有线传输的。但是调音,或者说频响曲线则未必。蓝牙耳机可以借助蓝牙芯片通过电子手段调音,相比于纯声学设计的传统有线耳机有着很大的便利性,也更容易调出一些曲线。

事实上即便是现在,市面上依旧有不少连国标和IEC规定的最低性能要求都达不到的“HiFi耳机”,其中不乏很多大品牌和售价相对高昂的耳机。这种市场的混乱,也是有线耳机尤其是HiFi耳机走向自我毁灭重要原因之一。

你可以欺骗某些人一世,也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但是你无法欺骗所有人于一世。——亚伯拉罕·林肯
此外,有线耳机在延时等方面表现依旧优于蓝牙耳机,但并非所有的无线耳机。因为WiFi音频传输可以做到无损和低延时。只不过WiFi模块的功耗和成本通常高于蓝牙,目前相对来说更多应用在无线音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