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keyakizaka46’s last live舞台中的“象征性”的解读(1)

2020-10-14 21:19 作者:dorions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理所当然的,我是不了解keyakizaka的,只是纯粹的“路人”级的了解,知道平手是不动center,知道她们出道后很快引起极大关注并立刻就登上了红白舞台。然后经过短暂的发展之后停滞不前了。其中具体的原因,我不清楚,也不太关心,因为我是路人嘛,路人是不太关心她们出了什么问题的,对于她们的话题也仅仅止于“了解一下热点”这样的程度。所以,我肯定不会去分析成员之间如何如何,又或者是什么具体的原因导向了今天的结局。我之所以感兴趣,并在这里分析它(live)的象征性,是因为它和乃木坂关系的密切,作为我的“关于乃木坂的观念的印证”而放在这里的。

    另一方面 ,虽然是作为路人,但是我也坚信:想要搞懂keyakizaka46,必须要先搞懂乃木坂是怎么一回事儿。当然,它作为独立的“故事性”来看待也是可以的,就好比有些drama,你不看前传直接看本篇一样是可以的。

    以上皆是废话,不看亦可。

    下面追随镜头来解读舞台的象征性。这也是我在解读乃木坂时一贯采取的方法。

==歌舞表演前的开场部分

重点在于【keyakizaka46】的颜色以及【榉坂46 THE LAST LIVE】的颜色

这个画面是最初的画面,重点在于【keyakizaka46】的颜色以及【榉坂46 THE LAST LIVE】的颜色。前者是紫红色或者认为是粉红色,或者是白色被其他颜色“杂染”。

仅就秋元康女团来说(以下谈及颜色均指在这个范畴内),红色或者粉红色通常被认为是akb的颜色;而这里的榉坂46还写作榉坂,而不是樱坂,那么它的底色或者主色为什么是“白色”而不是“绿色”?

问题先放在这里,继续往下在后面解释。

----在题图之后是开始了live的镜头画面,最初是下面这样的。

黑暗之中一点光逐渐亮起来,在这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到一扇门以及门上攀爬的藤蔓。

光逐渐亮起来

注意到攀爬在门上的藤蔓开有花朵,花朵也是两种颜色:红色和紫色。红色依然是指akb,那么紫色也自然指的就是乃木坂。绿色的藤蔓下结出红色和紫色的花朵。绿色显然并非指keyakizaka,keyakizaka远在这两者之后出现,或者应该反过来说:因为有了前面两者才有了keyakizaka才对。那么,绿色象征着什么?

问题依然放在这里,继续往后面看,在后面解释。

----先出现的白光逐渐转为紫色光

这并不难理解,紫色的光象征着乃木坂,逐渐明亮起来正是乃木坂逐渐兴起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一开始是白光?白光又是指什么?可不要跟我回答白光就是日光灯的颜色。这个问题依然放在后面一起解释。

继续往下看。

---极度强盛的紫光占据了除了黑暗以外的全部空间,然后白光再次出现并穿透紫光。

----然后镜头从门外转为门内。可以看到,黑暗依然是占据了主体,紫色光笼罩这主舞台,白色的光穿越紫光和黑暗照亮了一些区域。

这个镜头的最后一帧,在重新切回门外之前。白色聚光灯逐一点亮照出一条通往主舞台的“道路”,而这个白光是从主舞台的方向向门外逐渐亮起,也就是说这条道路是从紫色的舞台向门外“开辟”出来的,而不是反过来。这里的白光就好像是来自主舞台的邀请一样延伸想了门外。

然后,大门打开,可以看到虽然因为视角的方向而看到的是紫色灯光很显眼,但是整体上却是白色占据真正的主导(从上一个镜头的场内镜头看,白色灯与光占据了绝对的空间)。

大门完全打开之后,成员们排成2列纵队越过大门走向场内。

这里,门、场内、成员、光(包括颜色)的象征性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已经搞懂乃木坂了话。

上面的全部问题在这里一同解释。

【门】    把空间分割成“内与外”两个部分。场内也就是“舞台”,象征着“偶像”、“偶像这个身份”、“偶像这个职业”,总而言之,对于秋元康系的坂道而言,坂道系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舞台”,就是live。在这个门之外,也就是在舞台之外,她们就是在光所照亮的范围以外,她们就不是偶像;只有跨过这个门,登上这个舞台,才有了本质和实质的变化——由普通人变为偶像。

【颜色的象征性·白】    毫无疑问的,白色是坂道或者说是乃木坂的最上级颜色。虽然乃木坂通常被理解为紫色,但是众所周知却不被理解的事情就是唯一能作为乃木坂46象征性的那首歌《乃木坂の诗》的颜色居然是白色而不是紫色。虽然在后来的饭应援时饭群会以紫色灯光应援这首歌,但是舞台上成员的应援却是用的白色——即便在有些时候会用紫色,比如3、4期生单独公演live成员们就是用的纯紫色。白色之于坂道被定义为“偶像的原色”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事情,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因为井上小百合的缘故:虽然,在最初的阶段并没有这种事情,但是很快的井上以及她的白色就对应上了这种关系,并且从后来看这种对应关系一直存在。

    所谓“原色”,是指世间现有偶像这种存在,然后才应运出“模仿偶像的存在的这种职业”。井上和她的白色正是对应着前者。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她的应援色是白+白,一个是指作为原色的存在,一个是指作为职业的颜色(角色设定)的存在。

    这里说是因为井上的缘故,是指并非是白色作为颜色的特殊性,而是指因为白色和井上的关联性,而让白色具有了象征性。归根结底,是因为井上的存在的特殊性。因为她就是作为偶像原型的偶像,她的存在从现在往回看过去完全是“偶像的理想型”,所以不管秋元康为乃木坂做的歌曲是否是刻意以她的偶像之旅为原型的,只要秋元康的是按照他所“理解的理想型”在写歌,那么就必然会和井上产生sychronicity现象。

    这里不再过多展开,具体留待以后在乃木坂的部分详细说明。只要知道白色的象征性就行了。

【颜色的象征性·其他】    紫色象征着乃木坂,红色或者粉红色象征着akb这都是很容易理解的,绿色象征着keyakizaka吗?至少在开头这里并非如此,别忘了第一个画面的keyakizaka可是粉红色的。那么依然要回到乃木坂去寻找答案,因为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绿色在乃木坂的象征性就是“平凡与世俗”,这种象征性是完全和偶像的原型相反。其代表性人物就是桥本和西野。这里肯定有人立刻跳出来反对,用“人气”来说反驳我。在这之前,先搞懂偶像的存在和偶像这种职业的关系。不管是原型还是职业,把她们推上舞台进行展示,才能完成偶像这份“工作”。而搭建舞台的必要条件离不开商业因素,简单点说就是饭的支持。这就引出了矛盾,因为大多数饭都是平凡与世俗的,不然他们就不是受众了。所以,“平凡与世俗”之于偶像团体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她们更容易获得“所谓的人气”,能够为搭建舞台做出贡献,即便她们在舞台上的表演远达不到偶像的存在的标准。用句并不准确却比较容易被一般人理解的话就是“握手女奴”——当然,这里剔除了贬义的部分,只是就事论事。

    然后,肯定又有人站出来反驳我说,keyakizaka可不是“平凡与世俗”的,她们的歌(自然也包括center)在舞台上的表演不正是“不平凡与反世俗”吗?但是,我反问一句,真要是反世俗的话为什么会被世俗所追捧呢?在keyakizaka这里只是以一种看起来“不平凡”的方式给予世俗“世俗的刺激”而大获成功的案例。就拿center来说,看过the last live后你会有什么感触?反正我的感触是:平手放在这些人里面也是很平凡的——其他人来做center表现的并不比平手差,反而因为前面的故事铺垫而表现出超远了最初的表演的意味:让平凡找到了不平凡的对应物,即故事性。而这恰好也正是乃木坂之所以是乃木坂的最重要原因——乃木坂的歌曲都是有着对应物的:没错它们大多数都指向白色的原型,井上小百合。而有意思的是,如果一开始就把她放在最前面的中央,这种故事性就会消失,或者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指秋元康就不会写这些乃木坂的歌或者即便还是这些歌,它们却无法对应到井上身上来呈现故事性)。

    【颜色的象征性】

说清楚了以上,再回到开头,看那扇门就一目了然了。

挡在一般人和舞台之间的道门上,绿色孕育出的红色和紫色的花。

第一个镜头的画面keyakizaka为什么是粉红色的,因为它也是这个绿色孕育出来的,并且它没有乃木坂那样的白色,所以它是和akb一样的颜色。

但榉坂又为什么是白色杂染了其他颜色?那是因为现在的榉坂设定上以偶像的原型的白色为主基调允许染上各种颜色——那这不就成了乃木坂了吗?没错,过去的我不清楚,但是现在这个榉坂的live就是名正言顺光明正大的在用紫色。这并不是蹭或者吸血,和那些一点关系没有,它是名副其实的坂道系,做个对比的话,它的live就像是乃木坂的under live的另一种呈现。

整个坂道系统括在“颜色的象征性”之下,而不是像akbgroup那样用地域和名称来划分,用总选和移籍来统括。

绿色照在紫色上面正好变成了粉红色——也就是最开始镜头里keyakizaka的颜色。这个颜色就是“平凡与取悦世俗(非贬义)”的意思。所以,过去的榉坂是绿色,它原本的娘胎里带来的紫色以粉红色的内在呈现出来——所以是极速串红(非贬义)。

也许秋元康最开始就是要做这样的一个团,“冲突”的出现是一开始就能预见到的。而前面的故事极其乏味,直到到了最后的“解散”一刻才达到了高潮。至于后面能否演绎出新的故事,即便给予了它新的名字和颜色,依然是难以预料的(我想即便是秋元康也会为此头疼的)。首先你得有对应白色的原型偶像,我不了解榉坂,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成员。然后还要做新的故事和歌曲,当然它也可以走乃木坂的原路,这样就会“轻松的多”,但也会“曝光”乃木坂的故事性,使之浮出水面。乃木坂的故事随着井上的毕业已经完成了乃木坂1.0,之后的3、4期生开辟她们自己的故事性自然不会按照原本的颜色去演绎(没有那样的人)。所以,榉坂的这种新设定(白色),正好在另外一个角度上去“把过去的乃木坂的真实”摆在前台来供世俗观赏。虽然乃木坂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是世俗容易关注的地方比较偏向于绿色而不是白色。通过樱坂的再来演绎一遍,就能通过对比唤起观众的注意点——并非乃木坂的故事性不好或者没有观众,只不过观众的关注点的比例的问题,让好好一场大戏被打call成另一场狂欢了(所谓,“打call成另一场狂欢”是指“乃木坂今天的样子就是饭自己的选择造成的”)。

------

成员们鱼贯入场,这个场景其实在乃木坂镜头语言中也是有对应物的。这种镜头呈现方式最经典的运用就是乃木坂3周年live时《自由的彼方》这首歌所运用的超长纵列镜头。不过那个场景是成员们从中央舞台走向最远端靠近观众的舞台,是背离主舞台的最远端,主舞台通常是象征着选拔成员表演的地方,也象征着“偶像职业”,而自由的彼方则是最终离开这个舞台走向更远的舞台的自由出路。
而在榉坂这里,她们正好是相反,由门外走向主舞台——这和她们解散再结成正好相对应。

--下面是乃木坂3周年live里《自由的彼方》里使用的镜头,对比一下就很容易看懂。

这是live版本的镜头

歌曲的开头
纵列部分
纵列部分
纵列部分。


这是BD版本的镜头

开头部分
纵列部分

--虽然规模和气势上没法和《自由的彼方》相比,但是其舞台的象征性诠释是用的同样的镜头语言。

通过BD版本镜头语言,还可以看到,这首歌其实在最开始也是从黑暗中走向充满光照的舞台,其象征性和the last live这里的舞台安排和镜头是类似的,只不过对于井上center的《自由的彼方》而言是从普通人到偶像再到更远的舞台(的自由)这样更高一层的象征性。所以,我一直认为,乃木坂的3周年live实质上就是井上小百合的“第一次的偶像毕业live”,而且她在这场live里的舞蹈表现力也确实第一次达到了一个极高(以至于可以毕业)的程度——虽然在后来仍有向更高层迈进的进步。

==本篇后记

在我看来,看懂了乃木坂再去看榉坂,那就一望可知了,所以我不是太关心榉坂,因为乃木坂的故事性已经足够挖掘和玩味的了;但是榉坂也有榉坂的独特魅力之处,这里更像一个战场——更进一步讲,更像是“大人们”的试验场。在乃木坂身上未能实现的或者不敢冒险的事情,可以在这里作为“故事”而展开和呈现,虽然结果上看,可能是如同战场一般的惨烈和悲怆,对于成员自身来说也许不是什么好的人生经验(游戏体验),但是作为舞台的故事性来说却更加直观和猛烈。如果乃木坂是静态的熟成,那么榉坂则是在激烈的碰撞中不断的破碎——虽然过程非常的引人注目,却不能留下什么。

那么接下来进入樱坂篇章,会是如上面所说的那样把乃木坂进行一次再演绎吗?

虽然标题写了(1),但是后面未必会有(2),因为我是一边看一边写(为了避免看过之后手懒)。我对榉坂是非常非常的不了解,所以歌舞live部分几乎无话可说,如果有(2),大概就是在live的结尾部分再加上中间(如果有的话)一些无话可说的话吧。

关于keyakizaka46’s last live舞台中的“象征性”的解读(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