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职业介绍之宫大工
宫大工指的是日本宫廷木匠,对寺庙、神社、神轿等木制建筑的修缮、盖造,所用到的木材昂贵。新时代的宫大工不仅负责新建工程,还要对贵重的文物进行拆卸修理,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
一、因保护文化遗产而活跃
因为宫大工需要修理国宝、重要的古建筑、寺庙、神社等,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日本传统建筑物的屋顶、柱子、房梁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形状,修缮起来难度很高。所以宫大工所具备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技术,被日本指定为“特定保护技术”。

宫大工又被称为“流动的木匠”,因为他们很少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需要对全日本各地的文化遗产进行修理。曾经日本有数百名宫大工,随着老龄化加剧,目前只有50人左右。日本政府将“传统建筑”引入学校教育,尝试培养后继者,但是现在年轻人无法承受木匠修行的痛苦,所以报名的人很少。
目前国内也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山西省印发了《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决定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免费定向培养120名左右文物全科人才。

二、宫大工的历史起源
日本宫大工的起源可追溯至飞鸟时代(我国隋唐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日本、朝鲜之间的文化交流密切,僧侣之间也有较多的往来。圣德太子在僧侣的教诲下,建立了法隆寺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物。由此,圣德太子成为了宫大工的神灵,现在也依然被祭拜。所以一开始,宫大工多是僧侣,承担自己所属寺庙、神社的建筑、修理工作。

三、日本特有的建筑风格
在吸收了华夏文明后,结合自身的风土人情,日本建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物。

日本是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建筑物在抗震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以前的宫大工在建造时,几乎不用钉子,木头之间组合起来,耐震性更好。
另外,宫大工们先用“础石”作地基,再立上柱子,可以减少房子因地震产生的摇晃,防止建筑物倒塌。也会给木材进行防潮处理。

仔细观察日本传统建筑物,就能感受到屋顶、栏杆等曲线美,这是宫大工丰富智慧的体现。现代社会由于工具的进步等原因,建筑作业效率比以前更高了,但使用古人智慧的机会却减少了。现今宫大工的技术也在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