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析《声の形》不一样的深层内涵

2019-01-25 14:42 作者:长辞笙---  | 我要投稿


其实从我刚看完《声の形》我就想写一篇专栏,奈何当时没有什么头绪。而且我看第一遍的时候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也仅仅是感动。最近新上映的《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让我又想起了前不久我刚刚又重温了一遍的一部电影《声の形,带给我的还是那份熟悉的感动,我并没有因为无聊才想再看一遍,而是看第二遍的感觉和第一遍有所不同,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只是感动罢了,并没有细究那些电影里有些对现实人性和人际关系比较隐晦的一些描述。在第二遍看完的时候我突然联想到《道德经》上的两句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可能有人说我这是牵强附会,一个日本二次元,一个中国古代哲学,太扯了,其实我觉得这句话是一个宏观上的一个哲理,哲理没有国界,这也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悟。大音希声说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无声之音,大象无形说的是最美好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哲理是一句话,没有具体的呈现,很难让人理解。《声の形》其实很好的诠释了这一哲理。大音希声和大象无形都是一种古代的美学理念,对于这两句话的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而我对这两句话的具体理解就是最美好的声音其实就是人与人心灵共鸣的声音,声音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它是没有形状的,但是来自心灵的声音是有形状的,但是它的形状不能用任何具体的方式去描述。所谓的大象无形,其实按照我的理解,并非是真正没有形状,而是一种形状美到极致无法用任何方式去表述它。将也欺负硝子后,自己也得到了报应,自己因为自己内心的负罪感而变得孤僻,甚至一度起了轻生的念头。当他感到孤独的时候,他也体会到了硝子当初的心境,他开始努力学习手语,渴望着能向硝子赎罪,同时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救赎。有人说为什么硝子会喜欢上一个当初欺负自己的男孩子,这不现实。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两人那时的处境很相似,所以在心灵上产生了共鸣,有了共鸣的基础,才有能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可能,硝子才能去发现将也的内心原来是这么的善良温柔。这样看来硝子喜欢上将也也是合理的。

接下来再说说这部电影到底是不是“校园霸凌”的电影?以及它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其实如果把《声の形》《君の名》归为一类其实是不太合适的,从剧情上来看《君の名》可以说就是一部纯粹的恋爱电影,而《声の形》本来就是建立在“校园霸凌”这样敏感题材题材的一部电影,而且其实严格来说《声の形》也不能说他是一部单纯的恋爱电影。它包涵的因素有很多,不光是爱情,还有一些社会现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有甚者甚至把这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电影一较高下,其实要我说根本没必要,两部电影正如我上文所述,主题思想都表达的不一样谈何比较。还有一些观众仅仅因为电影的开头是用校园霸凌作为故事背景就说《声の形》就是一部讲校园霸凌的电影。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未免显得有些以偏概全,虽然故事的起源是来自校园霸凌,但是之后的故事核心还是围绕着将也如何得到救赎来展开的,所以从故事虽然以校园霸凌为开头,但是之后的故事更关注的是主角本身。虽然社会有一些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黑暗,但是我们要时刻保持自己人性上的一颗良善之心,电影最后的结局其实还是展现人性的美好。将也最后得到的并不仅仅是硝子给他的救赎,同时他的真善美才是真正的自我救赎。《声の形》通过男主人公因为忏悔而寻找救赎,其实就在他舍身救下跳楼的硝子时他就已经得到了救赎。这正是他内心深处的善良是他得到了救赎。硝子原谅他是一种外界的救赎,而他通过忏悔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善良才是真正的救赎。所以说将也寻找救赎的过程是由外而内的,一点一点的。电影很好的表达了这一点。不论周围的环境如何,都要保持自己人性中最珍贵的美好,这才是《声の形》这部电影想要向观众传达出的一种价值观。

我虽然没有看过漫画,但是看了很多UP相关的科普也稍稍了解了点,最重要的分歧就在于剧情的改编,这也很正常,毕竟漫改电影剧情不进行删减是不可能的,毕竟有时长限制,而且国内引进又进一步的删减(虽然我还没看过删减后的版本,但是我觉得在国内不怎么受欢迎肯定和删减脱不了关系),见仁见智。看电影主要是看重点,虽然电影没有漫画刻画人物那么细腻,而且会引来一些人对于电影中一些人物的误解,但是总体来说电影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所以就电影而论,我觉得它的故事还是讲述的很完整的,可能细节上没有漫画展现的更加细腻,但是在思想深度上可以说已经很不错了。作为一部漫改电影,《声の形》是很成功的。

浅析《声の形》不一样的深层内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