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阶梯》第10集:赫拉克利特——迸发的火种
原创通识课|《哲学阶梯》第10集:赫拉克利特——迸发的火种
哲学即哲学史——黑格尔
《哲学阶梯》第10集
之
赫拉克利特:迸发的火种
(视频版)
,时长08:09
(文字版)
赫拉克利特:迸发的火种
文/曾斌
谜一样的人
你一定听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它是赫拉克利特说的,也是赫拉克利特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赫拉克利特出身于贵族家庭,本来可以继承以弗所城的王位,但却把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跑到深山老林去居住。这对于他和臣民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赫拉克利特是一个性格古怪的人,人们给他起了很多绰号,比如说“忧郁的哲学家”、“一个傲慢的人”。

关于他的同胞,赫拉克利特这样说:“以弗所的成年人应该把他们自己都吊死,把他们的城邦让给未成年的少年去管理,因为他们放逐了赫尔谟多罗,放逐了他们中间那个最优秀的人。”赫尔谟多罗是赫拉克利特的朋友,难怪他会恨屋及乌,鄙夷大众。赫拉克利特因此得到了另一个绰号:“辱骂群众的人”。
其实,赫拉克利特瞧不起任何人。他批评诗人荷马,说应该把荷马从竞技场上赶出来,并且加以鞭笞。他认为毕达哥拉斯是头号骗子,只是自以为有智慧,但拥有的不过是“博闻强记和恶作剧的艺术”罢了。
赫拉克利特的文笔晦涩,可能是他故意如此,后来人们就称他为晦涩哲人。据第欧根尼《名哲言行录》记载,赫拉克利特离群索居,常年都在山林游荡,靠吃各种植物为生,结果得了浮肿病,不得不重返城市。可是赫拉克利特在看医生的时候不好好说话,以打谜语的方式问医生,他们能否让潮湿的气候变得干燥。医生听不懂赫拉克利特的话,自然也无法看他的病。于是,赫拉克利特来到一个牛棚里,把自己埋在牛粪中,希望牛粪的热气可以把他身上的湿气蒸干。这一招当然不会应验,结果赫拉克利特一命呜呼。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赫拉克利特批评米利都学派只看到变化中的不变的物质,而忽略了变化的过程。赫拉克利特认为,如果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那么转化的过程要比出现在变化循环中的物质更重要。赫拉克利特强调,变化前后的对象事实上是相同的。所有的改变,必然是某物的改变。从抽象的层次来讲,这里所说的某物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同的。变化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许多,例如说,“我”从小孩变成大人的过程中,有一样东西没有改变,那就是“我”。可是,很明显,小孩与大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象。这就是变化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电视画面,将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浓缩在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云起云灭,太阳迅速地东升西落,植物迅速地发芽、开花再凋零,城市里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万丈高楼平地起,旧颜换新颜,物是人非……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传达的正是这个意思。赫拉克利特的生花妙笔同样具有电视的蒙太奇效果,他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而又新的水不断地往前流动。”他又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断地更新。”这些格言都非常精彩,让我们非常强烈地体会到“变化”二字的精髓。但是,赫拉克利特并不满足于描述变化本身,还要探究那变化中不变的东西,他把这个东西称为逻各斯。
变化中的不变:逻各斯
表面上,赫拉克利特追随米利都学派的物质一元论,以火这个概念作为物质的起源。火焰的特征,正好凸显“一切处于变动之中”的想法。火必然导致某物消失,因此火对于赫拉克利特就像是一个比喻,说明某事物的生成来自另一物的消失。反之,某物的消失必然来自另一物的生成。
自然的变化必然涉及相反的事物,例如冷与热、干与湿等。对于对立,赫拉克利特赋予肯定的意义,认为如果没有对立面的存在,另一方也将无法存在。甚至说,如果没有对立,宇宙就不会存在。因此,斗争是无可避免的,也是正义的;战争是正义的表现和所有事物的主宰。同时,在对立面的冲突中,有一种维持世界和谐的力量,它也是导致世界的表面充满对立的原因。
虽然强调一切是变动的,但赫拉克利特很清楚,在变动表象下的统一性更重要,这让他就表象与真实作了明确的区分。在这个区分下,赫拉克利特特别重视变化中的个体所呈现的短暂性与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所维持的统一性。赫拉克利特的统一性是一种更为深刻的不变原则,在这个统一性之上,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变化,但其实,变化仅是表象,真实的自然是不变的。

(Pic/Google)
在抽象思维所推论的统一性里,所有的对立是虚幻的,而没有对立的事实才是真实世界的代表。赫拉克利特认为,这就是真理,超越人的认知,因而就是神;这也是人唯独依靠理性,也就是逻各斯,所能够掌握到的神性部分。因此,虽然赫拉克利特从强调变化开始,但他最终否定了感官,强调理性,甚至引用神的概念,说明了他的终极命题:真实的世界其实是不变的。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