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欣赏9
本期使用的是两个学生投稿的练习作品,分析的是矿业大学的题目。这两位同学都用了象征主义,但是还是有优劣之差。
一、原文部分


二、作品 1
写在前面的话:
这一篇,我只做了个别词语的调整或者改动,因为本身来说,结构上非常完整,也可以看到这篇是和之前专栏里西安外院的那篇结构非常相似,比较成功。该同学也用蓝色的字体提出了自己写的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或者说问题,我用红色字体对其做了解答。可以看到该同学是在写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
对个人自由、理想的追寻
——《致云雀》的象征主义解读
《致云雀》是雪莱的一篇抒情诗歌,给我们(改为:读者)展示了一只云雀从地面飞向空中,展翅高飞并昂扬歌唱的明快画面。诗人以云雀为抒情主人公,借云雀遨游天际,欢快鸣唱于苍穹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对于自由、光明和理想的追求。发生于20世纪的象征主义为《致云雀》的解读打开了另一扇窗。
象征主义的创始人是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的象征主义即“新浪漫主义”中,(添加:相比较于浪漫主义而言,其主要是将)表达的对象由感情转向了感觉,表达的方式由抒情转向了象征。他认为,诗歌应该表达流动在人心中的细微感觉。在他看来,是自然界的景物唤起了人的某种感觉,因此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感觉时不要直接把他呈现出来,而是用景物来暗示相应的感觉,这种写法就是象征。
(一)通感交织下的自由与理想
(添加如下一句话:象征主义最大的特征就是写人的感觉,而这首诗歌描写对象是云雀,是典型的体物诗,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其外在做过多的描绘,反而是)这首诗中诗歌大量采用了通感的手法,诗人通感声音、色彩来反映对自由、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在诗歌一开头就提出,在他看来,云雀并不是飞禽,而是欢乐的精灵。紧接着,“以酣畅淋漓的乐音”、“倾吐你的衷心”,用云雀的声音,用云雀的欢快和它可以“不事雕琢”的吐露自己的衷心,表达了作者对于可以酣畅淋漓表达自己个人意愿,自由自在发表心声的自由世界的憧憬。
其次,诗人又用通感,从色彩上,表达自己对光明、理想的追寻。“烈火的轻云”、“蔚蓝的天心”和“金色电光”等鲜明光亮的颜色词,映射出云雀在空中翱翔的愉悦与亮丽。它“一跃而起”,鲜活的生命力带着烈火一般的,炽热的温度。对于云雀而而言,无拘无束的在天空中飞翔就是自由,长留于苍穹中这便是身为一只鸟儿的理想。“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你沐浴明光飞行,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等诗句正是云雀对于天空的追求与执着、欢乐与努力,也无疑是作者对于青春之于理想的热烈追求的展示。除却亮丽的色彩,作者同时也借用“绛紫色黄昏”这种较为黯然的色彩,联系云雀“欢乐无比的强音”,更是将他的坚持在黯淡环境中积极向上、不言败的继续拼搏的坚毅的人生精神,以云雀为象征而喷薄而出。
诗歌后半部分,画面由明亮天空转为黯淡空间,依旧是用声与色的交织,将低沉的环境与云雀“利箭”一般的歌喉对立。两者的对立所展示的张力更是将云雀对于光明的执着展现的淋漓尽致。“孤云的背后,明月放射出光明,清辉洋溢着宇宙”也正是作者对于自由、理想不惧挑战,不畏艰难依旧奋勇向前的人生境界的追寻。(这里想问一下老师,可不可以用“对立产生张力”这个理论,因为写到这里的时候不知道通感还能写什么,所以就插入了张力,不知道正确与否。如果不能用张力的话,我是不是可以把小标题改成“明亮意象对昂扬向上的情绪的暗示”呢?还有一个想问的就是,在写通感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用“暗示”来进行分析呢,用暗示算不算和理论偏离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改法:
第一种写法,你在写暗示的这一段,在前面加上这样一段话,诗人除为了表达这种向上的情绪,除了使用通感的手法,还进一步进行了升级处理,通过对比手法的使用强化了通感所带来的对于云雀形象的塑造。
第二种:如同你所说,将现在的小标题直接改成“明亮意象对昂扬向上的情绪的暗示”,直接从这个角度来写就可以。
诗歌的最后,声音与色彩直接正面相对。以一句疑问,将云雀的“乐曲”与“彩霞”的“美的雨”向并联。依旧都是正面性质的词语,即是对云雀嘹亮歌声、横穿天空的赞美与喜爱,也暗示着作者对于云雀这种奋发向上,保持愉悦心态的生活理念的肯定。总之,诗人借助通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诗歌节奏对昂扬向上的明快情绪的暗示
诗歌的就走最能体现是人的内心情调。诗歌的韵律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听觉意象,而这种听觉意象往往是心灵之声的直接反映。因此,把握了诗歌的韵律,就意味着触及了诗人的心灵。
诗歌节奏整体上轻快明丽,充满着活力。诗歌五句为一节,前四句结构简短,字数简洁,一节中最后一句又为字数上的最长。读起来简洁明朗,清明自然,又流畅易懂。这种节奏感更加展示了云雀的活泼与生机昂扬,更加表达了作者对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赞美与追求。
诗歌的七节结构相似,都是四句短句加一句升华性的长句,节奏重复。而正是这种反复的节奏感使得诗歌形成了回环结构,层层递进,形成了流畅、激昂的韵律感。诗歌第一节作者用亲切的问候,暗示云雀不是单纯的飞禽,而暗示着诗歌描写的也是自己的内心;第二节和第三节作者借云雀在空中自由自在翱翔歌唱以表达自己对于自由的渴望;第四节到第六节写黄昏来临,天空中的环境变得恶劣,联系第七节作者对云雀的高度赞赏,可以看出云雀无所畏惧的高歌、飞翔,云雀的勇敢,云雀的不惧困难,拔云见日,追寻自由、理想的生存之法的深得作者的认同,亦或说这也是作者写此诗想要表达的人生哲理。(老师,我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但是不知道这是正常现象还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写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把“自由”“追求”“光明”“积极向上”反复的写着,就感觉一直是重复的,不知道这种写法算点题,还是说就是词汇的缺乏呢?)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这肯定是在回应标题,是没有问题的,第二,如果你能够丰富词汇当然是好的,如果不能够的话,这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考场遇到这样的问题,尽量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段落主要侧重于这些词的某一个或者某两个方面来用,这样就会看起来没有一直在重复。
(三)总论
概而言之,《致云雀》这首诗用通感手法,向我们讲述了作者是通过云雀对于天空的执着与追求,暗示着作者积极向上、追求光明、理想的人生观念。与此同时在诗歌的每一节结构上采用了反复的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每节都充斥着轻快的音律美。且这种反复的手法,再次强化了作者渴望自由、追求理想的心境,以及其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作品2
写在前面的话:
本篇是自己的学生写的,是单从形象这一个层面的象征意义来分析的,这是改过第二稿之后的文章,总体来说,符合要求,观点清晰明确,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考场上不一定自己能够准确清晰的拟出这三个小标题,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第一篇的结构方式,那样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这种结构方式,往往会出现小标题不同,但实质上内容在讲一个东西,出现不断的重复,啰嗦的情况。
自由而坚韧的云雀形象分析
——《致云雀》象征主义解读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伟大作品之一,作为一首象征主义诗歌,给我们(读者)描述出了云雀自由飞翔,欢快歌唱、无拘无束和酒脱豪放的生活状态。通过作者的笔触,让我们(读者)感受它的光明与生机,彰显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同时云雀也是另一时空的自己,渴望自由光明生之向往。这首诗通过众多的意象营造云雀形象,而发生于20世纪的象征主义为《致云雀》打开了另一扇窗。
可以加一段,介绍一下诗歌多少句,写了云雀的哪些行动,然后通过这些动作,展现了一只 的云雀,这样的云雀本身并不是仅仅代表云雀,而成为了隐喻,或者是什么,引出来。
一、美丽而自由的云雀
云雀作为本首诗歌的叙述主人公,从文章开篇作者就将其比作“欢乐的精灵”,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它不同于普通的飞禽,将诗人对其喜爱和宠溺的情感展现了出来。不仅如此,诗歌结尾直接反问“什么与你最为相似”,突出了强调之感,云雀之独特。后又把把云雀与“彩霞”、“雨”与“乐曲甘霖”进行对比回答,形成设问。一问一答,至此,云雀的外在美丽动人的形象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激起读者内心一系列的涟漪。
此后,(除此以外)作者以优美流畅的语言,新奇的比喻来赞美心中可爱的精灵。将飞速上升的云雀比作”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得天心”、“似不具形体得喜悦刚开始迅疾的远征”,一下子使诗得意境为之开朗活泼。云雀通过翱翔感受高处的自由,展现“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的灵动活力,将云雀的自由人生,恣意放纵凸显出来。通过这些多层的意象,更加让我们体会到云雀那美丽动人的外貌,不受拘束的人生,随心而动的选择,只为追求内心那壮阔天地,向光明走去,像希望迈去。
二、充满力量的云雀
(增加一句话,作为开头,否则太突兀:作者描写云雀的时候,并没有停留在对它外貌的赞美,而是对其身上所具有的力量进行了歌颂。)云雀在诗中展现了多角度形象,而充满力量,奋激勃发便是其中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喜爱空中翱翔的它,伴随着“犀利无比的乐音”,像是“银色星光的闪箭”,此处比喻运用的极为之妙,拥有强大的力量,震撼心魄。起飞时“一跃而上”的爆发力,以达到“沐浴明光飞行”,这是云雀努力拼搏所换来的结果。它自身执着奋起执着的表现力,以及万庄的歌喉散发出的美妙的乐音穿透力,都是极具力量和感染的。
通过作者细腻而生动的笔下,刻画出了美丽而自由,不受约束,奋击勃发,充满力量的云雀,这是作者心中的云雀,更是我们眼中的云雀。但处处是云雀,处处更是作者。(加一句象征主义理论,要不然过渡太不自然)在这个光明而生机的云雀形象下面,其实隐喻着更为深层的作者。面对现实的无法实现,只得以云雀作为描写对象,塑造出云雀,来彰显自己人生之志。
三、不畏黑暗的云雀
云雀以天地为生,“高空、太阳、晴空、黄昏、大地、大气”的生存环境,虽可以自由飞翔不受拘束,但黑暗更是一种常态。“看不清形影”“荒凉的黑夜”时刻的伴随,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不断追求光明,不畏险阻,放声高歌,只为冲破黑暗。上述对云雀环境的展现,更加衬托出云雀内心对于黑暗的蔑视与和内心的坚韧,淋漓尽致展现出一个不畏黑暗,勇敢坚韧的云雀形象。
借云雀之身,抒自己之意。上述对云雀的描写,都是对自己的一种隐喻,从一开始选取云雀作为描写对象,便是为了突出内心的自由向往。两者存在许多的共同之处:向往无拘无束,自由翱翔的快乐生活;都满怀希望,渴望光明与清晖,突破黑暗束缚,照亮前行之路,放声高歌。所以云雀是诗人的象征,是诗人的另一个化身。它不仅是自然界的云雀,更是诗人所物化出的另一个自己,来实现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加关于象征主义的理论)概而言之,诗歌中呈现的云雀形象,其背后隐藏的是作者本人。无论是自由高飞的云雀,或是黑暗中散发光茫的云雀,都是作者内心深处最渴望的幻想。而本诗所象采用的象征主义手法,形象中暗含的多种隐喻,都为云雀下隐藏的人生自我增添,有力的描述,更加展现出云雀与诗人理想人生的应和,云雀是诗人理想自我的集合体。诗人以一个灵动的象征,便绘出了自己的内心所想,内心所望,盼望着共同展翅飞翔,希望另一时空的“云雀”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生,寻求属于自身的领地,冲破黑暗,找到人生的价值,散发出独特而耀眼的光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