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历·学法语记
十来年前,法国一所音乐学院来中国招生。紧锣密鼓地准备数月后,我终于在一个冬日参加了招生考试。怀着忐忑的心情在舞台上将一首首曲子演奏完,再带着好奇、不安与羞怯参加面试。由于准备充分,我后来自然被录取了。
作为一名音乐生,我接触法语时感受到了来自其他专业的同学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上的碾压。在那些我还在学发音的日子里,来自各大重点大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语法;而在我刚刚掌握语法的基本原理时,他们已经可以与人进行简单对话。语言成了我办签证时遇到的第一障碍。
我尝试过死记硬背,尝试过各类其他人的学习方式,可惜的是,所有的方法都不适合我。在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我最终决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年决定离开舒适区的第一步,就是在新华书店买下所有类型的法语词典以及听力和阅读资料。自那日起,我拒绝所有朋友的邀请,过了一段闭关学习的日子。
由于我是一名音乐生,我想象自己在欧洲生活的最初不会接触到许多其他类型的词语,更不可能与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于是我在字典中选择了适用于自己的词语区域。
说来惭愧,父母告诉我:“出门在外,把肚子问题解决了才能好好地学习与做其他事情。”于是我首先将与“吃”有关的所有词语弄清楚。其次,我学习了所有与公共交通设施有关的词语。据说法国的火车总是晚点,并且信息经常变换,如果因为听不懂或者看不懂信息发布而在火车站和机场中迷失,着实是一件危险并耽误时间的事。第三则是一切与音乐以及专业相关的词语,因为我需要听得懂课程。
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背诵了这三类词语后,我开始重新整理关于语法的学习。法语中,每一个动词都分为许多种不同的时态和变形的写法。说实话,我到今天也不能完全将所有时态运用自如,但当年的我决定从最简单的“现在”“未来”以及“过去”时态开始学习。
每天,我都会拿这三种时态造一些句子,例如:我曾经特别喜欢吃鱼;我现在很喜欢吃鱼;我未来也许仍然喜欢吃鱼。现在想起当年造的句子,仍然觉得非常滑稽。
操作一些简单的音频处理软件是我早已学会的事。为了摆脱“光会写不会说”的困境,我决定用一个最笨的方法学习法语:用软件将音频加速或放慢。
我将买来的教材全部导入电脑,开始给自己做慢速听力,一边听一边写,再一边思考我正在写的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如此举一反三后,再将音频速度不断调快,一直到超过原有速度的50%。就这样,我像一个复读机,记住了许多类型的词语和句子。如此日复一日地学习,我终于能够慢速地与自己对话。
真正难的并不是将词语与语法背诵下来,而是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自信问题。许多人因为害怕出错,所以从不愿意过多开口。而实际上,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不断在出错中总结经验,并且在下一次运用时更正错误,说得更加顺畅。如果我们无法拥有自信,不愿意走出舒适区,最后将因此半途放弃,自然也就一事无成。
其实,人生就像学法语。我们接触这个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发自己可能性的过程。我们首先需要拥有信念,并且告诉自己能将这件事情做好。而在这庞大的世界里,我们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只能选择为适合自己并且自己需要的事付出努力。
当年我曾学习的三个时态是过去、现在与未来,而活在过去或者太过于为未来焦虑让我们忽略了此时此刻的生活。不少生活中出现问题的人,就是因为花了太多不必要的精力在后悔过去与过度计划未来中。
愿每一个人设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慢慢地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前行,并且永远保持自信。因为自信,才能让人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