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Ep22】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梳理(十一):第三章“总线”例题(一)

例题1:
假设总线的时钟频率为100MHz,总线的传输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总线的宽度为32位,试求总线的数据传输率。若想提高一倍数据传输率,可采取什么措施?
解:
分析——
根据总线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得:1个时钟周期位1/100MHz=0.01μs;
根据总线的传输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得:0.01μs*4=0.04μs;
根据总线的宽度为32位,得:32bit=4B;
故总线的数据传输率为:4B/(0.04μs)=100MBps;
若想提高一倍数据传输率,可以在不改变总线时钟频率的前提下,将数据线的宽度改为64位,也可以仍保持数据宽度位32位,但使总线的时钟频率增加到200MHz。
例题2:
在异步串行传输系统中,假设每秒传输120个数据帧,其字符格式规定包含1个起始位、7个数据位、1个奇校验位、1个终止位,试计算波特率。
解:
根据题目给出的字符格式,一帧包含1+7+1+1=10位
故(1+7+1+1)*120=1200bps=1200波特
例题3:
在异步串行传输系统中,若字符格式为: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奇校验位、1位终止位。假设波特率为1200bps,求这时的比特率。
解:
根据题目给出的字符格式,有效数据位为8位,而传送一个字符需1+8+1+1=11位
故比特率为1200*(8/11)=872.72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