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黑山村乌庄头给宁国府缴年租送年货,作者为何要描写的那么详细?
大家好,眼看要过年了,今天说说《红楼梦》里为什么详细地描写了黑山村庄头乌进孝缴年租呢?
话说《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到贾府也要过年了,宁国府一处叫做黑山村的田庄前来缴纳一年的地租收成。
那乌庄头一把年纪,顶着寒风,踩着四五尺深的雪,走了足足一个月零两日,才把年货给送到了京城的贾府:
“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外门下孝敬哥儿姐儿顽意: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之所以念这个礼单,不是为了水时常,而是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到,乌庄头到底给宁国府送了多少东西。
注意!这只是黑山村一个田庄的收入,宁国府有八九个庄子,荣国府“比这边多着几倍”,仅乌庄头的兄弟手下就管着八个田庄。
也就是说宁国府到了年底,来自各处田庄的总收入是这份清单乘以十倍左右,就算是年成不好,仅现银收入加起来也有几万两之多,正常年景更是翻倍。
咱们都知道宁国府里人丁单薄,主子也不过就是贾珍一家四口而已。可是面对这么丰足的年货和银子,贾珍还是很不满意,他认为:“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乌庄头赶紧卑微的解释,今年年景不好,是个很严重的灾年,庄稼歉收严重:
他说:“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
细品乌庄头这幅卑微和熟练的样子,应该是他从来也没让贾珍满意过,所以贾珍说:“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这里充分反映出,贾珍作为古代封建贵族大地主的贪得无厌丑恶嘴脸。
而荣国府那边一年的收入更是比宁国府超级加倍的,计算一下,年景不好还可以每年收入一二十万两白银,几百万斤米粮,成千上万斤各种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等等优质生活物资。
只要稍微算一下账,就可以看出,这一段里作者详细描写缴年租的清单,其实已经写尽了古代封建权贵阶层惊人的财富,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豪阔。
就算这些东西过了贾府那些贪占自肥的管家奴才们的手,折了一半,那也是惊人的收入呀。
可见贾府虽然比不上当年宁荣二公在世时候权势熏天的时候那么风光,但是根基是真的深厚。怪不得他们家的子孙几辈子不争气,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恣意挥霍,也一样能过着锦衣玉食,鲜花着锦的富贵日子,过上一百年还没有彻底的败落。
可就算到了书中后期,荣国府出现财政危机,所谓贾母吃的胭脂米都要“可着头做帽子”的时候,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依然可以一家人上下团聚,“祭宗祠”“庆元宵”“串亲戚”,其乐融融,锦衣玉食,听戏放炮,刻了几百个金银锞子赏赐金奴银婢,准备了一筐一筐的铜钱漫天撒给小戏子。
就贾家连那些混的不好的庶支子孙,也可以到族长贾珍这里,领取米粮鱼肉过年,也受到了贾母的宴会邀请,也算混的衣食丰足,能够过一个体面的好年。
因为即使这样的灾年里,庄头们仍旧想尽办法给贾府的主子们送来了这么多山珍海味,粮食菜蔬,那么田庄上那些庄户人家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困难呢?他们又是怎么过年的呢?根本没有人关心,也根本没人在意。
比如乌庄头虽然也是个管事,被贾珍戏称为“老砍头的”,但是他和贾府里的赖大、赖二这些欺上瞒下,一味贪污捞钱的恶奴也不一样。
一方面他作为庄头,的确是可以在田庄上颐指气使,横行霸道;但另一方面他的日子也不好过。
古代管理田庄其实就是看天吃饭,赶上了不好的年头,受到气候天气等影响,损失惨重是常有的事情。
乌庄头作为一个庄头,他一方面要管理弹压田庄的庄户不要闹事,安分干活,更重要的是他要每年下打点送给贾府主子足够的年礼地租,就算是流年不利,还是尽量满足主子的要求,交上来这么多丰富的礼品。
既然收成这么差,可想而知乌庄头费了多大的劲儿才置办齐整这些东西。要知道年景不好,不仅是粮食歉收那么简单,还意味着那些庄户人没有足够的粮食吃,他们吃都吃不饱,怎么有力气干活呢?怎么有力气去上山打猎?
而且古代狩猎也是有很大风险的,一不小心就要闹出人命,这些事情都要庄头去平息。
至于乌庄头所说折合下来的二千五百两银子就更加细思极恐。很可能是乌庄头和凶恶的家丁们挨家挨户敲门催逼佃农庄户,一点一点搜刮他们家里过年的钱粮才凑齐上交来的。
那些封建社会最底层的穷苦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没有粮食只能挨饿,没有炭火棉衣,只能受冻,能不能挨过寒冬活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必定也有很多实在交不起钱的庄户人家,就像刘姥姥家一样置办不起年货,更没有钱的亲戚可以去打秋风,只能苦苦捱着,一家子干瞪眼;或者像袭人家那样,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还要交租,难免卖家什,当衣服,甚至卖儿卖女……古代比杨白劳和喜儿更悲惨的故事不知道有多少。
种种实际上的凄惨情形实在是不忍细想,可怜这些古代的穷苦人,因为繁重的租税,忙碌了一年,到头来家里却依然没米下锅,还欠了一屁股债,这才是真真的教没法过年了。
怪不得作者要这样设计黑山村和乌庄头的名字。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贾府治下这些古代田庄上的穷苦庄户人家过得可不就是黑暗无天日的生活吗?
《红楼梦》里其实真的没有直接描写到古代最底层的穷苦人的生活,就连抱着孩子纺线的二丫头,其实都可能是庄头或者里正的家的闺女。在书中兵荒马乱,饥荒灾年的大环境下,那个时代底层的苦难只能从这些细节里去推敲寻觅。
但是尽管榨干了这些庄户佃农的血汗,依然不能满足他们的挥霍,一年一年的加重盘剥,乌庄头也只能一年一年的和贾珍“打擂台”,他为什么不敢让他儿子来送田租和年货呢?
因为他害怕,“他们到底年轻,怕路上有闪失”,这些年货根本就是他的身家性命一样,外面“水旱不收,盗贼蜂起”,一旦这些货物银子没有送到贾府,送货的人都活不成了,他全家都要倒大霉。他一把年纪了其实生死是豁得出去的,总要想着保护自己的儿子。
所以,综上所述,《红楼梦》里乌进孝这个人物其实非常的重要,作者详尽的描写乌庄头缴纳年货的细节以及他的年货清单,其实也表明了:贾府的荣华富贵其实不是皇帝给的,而是那些田庄上最贫苦的下层庄户人给的,贾府众人的穷奢极欲是建立在对这些劳苦人的剥削的基础上的。
乌庄头前来宁国府缴年租的真正意义正是反应了《红楼梦》的主旨,是作者对封建社会腐朽黑暗现实和剥削本质的揭露。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但是古代封建统治阶层靠压榨百姓生活却是常态。
无论封建王朝是否太平,不能掩盖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古代那些帝王将相,官僚豪绅躺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上奢靡享乐,可是真正创造劳动价值的底层百姓却过着食不果腹、流离失所的困苦生活,即使拼命挣扎,也只能任人鱼肉。
尤其是在《红楼梦》描写的封建社会末期,就连甄士隐这种有产业有功名的乡绅望族都潦倒,难以维生,刘姥姥这样的自耕农都要打秋风。
那么底层百姓更是面临着饥荒与战乱,还有官吏豪绅的盘剥,活得是生不如死。他们的苦难,远比贾府里那些贵族公子、小姐们的爱情不得善终、人生不能自主,更加深远,更加悲痛,也更加绝望。
《红楼梦》的作者在封建社会末期找不到出路,看不到未来。一开始他认可秦可卿“抽身退步,耕读传家”的思想,但是后来他渐渐意识到这些儒家的传统智慧,其实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了。
因为儒家思想追求的就是圣君贤臣,一旦君不圣,臣不贤,也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尤其是书中的外部环境是动乱的,退回原籍,耕读也未必能生存下去。
《红楼梦》的作者实在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了,才会安排贾宝玉出家,逃避了现实,只寻求精神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