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探寻“剑南烧春”的故事丨走进酒博物馆系列②
剑南春酒史博物馆馆址位于剑南春厂房建筑群落的中心轴线上,采用仿唐风格,左右对称,不仅给人一种恢弘大气之感,同时凸显平衡、和谐、圆满的美。
剑南春酒史博物馆占地约4千平米,于2003年11月9日正式竣工开馆。走进剑南春酒史博物馆,门前的群雕主体引人注目,这个巨型青铜提梁壶的原型是绵竹清道金土村出土的战国酒具,围绕在提梁壶周围的是以李白、贺知章、张旭等八位好酒的唐代诗人,让每个参观者感受到绵竹酿酒历史的源远流长。
剑南春酒史博物馆主体分为序厅和主陈列厅两个部分,主要收藏和展示了与剑南春有关的从南齐到现代,长达1500余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和酒史文物,共展出文物六百余件,图片、资料近百件,见证剑南春的辉煌和奋进的步伐。
在这些文物和资料中,有一块纪年砖尤为特别:1985年6月6日,在天益老号酿酒作坊的地下窖池中,一块镌刻着“永明五年”四字铭文的纪年砖揭开了剑南春天益老号1500年的神秘面纱,这块纪年砖意义非凡,不仅向世人诉说剑南春的历史,也说明绵竹悠久的酿酒史。
值得注意的是,剑南春酒史博物馆通过营造古代场景的形式,为了让参观者更容易了解剑南春的历史。驻足在“唐宫议酒”场景面前,这个栩栩如生的场景表现的是唐德宗朝议是否继续岁贡剑南烧春时的情景,说明当时剑南烧春的地位。
在介绍“唐宫议酒”的牌面上如是写道:《唐书·德宗本纪》所记均为唐代正史,唐德宗李适公元 766年初即帝位,大张旗鼓地推行节俭之风,连续多次下诏裁减各种贡赋及奴婢、伶官。其中明确记载,暂时罢免剑南烧春每年十斛的贡例。由此,反证在德宗之前每年均进贡皇宫剑南烧春美酒十斛。因此,剑南烧春确为唐代宫庭用酒。
到了明清时期,绵竹酒业兴旺,清代有《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大曲酒,邑特产。味醇香,色洁白,状若清露。”当时的绵竹大曲畅销全国,同时绵竹烧坊云集,主要采取前店后坊的模式,剑南春酒史博物馆也对这一场景进行复原。站在“明清酒肆”前,脑海中浮现古人畅饮的情景。
来到“古艺传承”场景,展示着剑南春传统酿酒工艺流程——制曲、拌合、装甑、摊凉、入窖、发酵、蒸馏等,让每一位参观者了解剑南春的酒是如何酿制出来的。在剑南春天益老号酿酒作坊里,这种传统酿酒工艺传承至今,也是剑南春的品质密码。
在剑南春酒史博物馆,不仅珍藏着与剑南春有关的重要历史资料,也为白酒文化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史料。如果你是白酒爱好者,来剑南春酒史博物馆逛一逛,来一场穿越之旅,一定会加深你对白酒的了解和喜爱。